环球新资讯:醴陵经开区前三季度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69.85亿元

  • 来源:株洲日报
  • 2022-11-25 15:57:16
分享到:
  • 收藏

醴陵经开区狠抓项目招引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产业长“高”了 园区变“新”了

旗滨玻璃自动化生产线。张斌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毅

通讯员/张斌 陈君 杨欢群

11月24日,位于醴陵经开区的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溢百利分厂,匀速运转的传送带上,一件件陶瓷产品鱼贯而出。这些精致的碗碟杯盘漂洋过海,每月带来超过2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

在东富工业园,湖南铂威年产5万吨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现场,挖机、打桩机紧张作业,渣土车往来穿梭,现已基本完成土地平整。

企业生产热火朝天,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是醴陵经开区争创“五好园区”、奋战“百日攻坚”的生动实践。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园区正招大引强,倾心服务,积蓄产业发展动能。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69.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54%、12.57%。

●抓项目

大招商招大商,前10月新签约项目103个

偌大的车间里,地面干净整洁,全自动智能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戴着口罩分散在各操控台前……这是记者在株洲中原思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场景。

作为醴陵经开区实施“三年大攻坚、经济总量过千亿、创建国家级开发区”行动的重点项目之一,思蓝德新型粘接密封材料智能制造项目去年签约后快速开工建设,主要生产节能玻璃、超高层幕墙等硅酮系列产品,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且有利于完善醴陵玻璃产业链。

“思蓝德”只是醴陵经开区重大项目建设的一个生动注脚。聚焦“千亿时代”,园区坚持“招商立园、项目为王”,着力招引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投产达效,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今年初,醴陵市经开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成立,统筹该市招商引资工作。“市里组建了8个外出招商组,并选聘26名‘招商特使’,中心都派了招商专员对接,做好跟踪服务。”该中心常务副主任徐瑾说,今年首次举办异地招商推介会,在深圳向粤港澳大湾区的150余家企业、商协会抛出橄榄枝,开展多次集中签约活动。

截至10月底,园区新签约项目103个,总投资额220.5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7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80个项目已履约。

醴陵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一批落地生根的项目,是园区新的硬核增长点,将继续攻高精特新项目、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大体量项目的招引,走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之路。

●促转型

从“重”变“轻”,高新技术企业达127家

0.33毫米有多厚呢?大概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铝超薄玻璃,颠覆了人们过去对玻璃硬、脆、易碎等特点的认知,“即使弯曲成环状也不会折断。”

株洲旗滨集团是国内玻璃原片龙头企业,2014年搬迁至醴陵后,在原生产浮法玻璃的基础上,进军电子玻璃和节能玻璃领域,先后成立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和湖南旗滨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拓宽产业链,加速产品高端化进程。

园区发展,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近年来,醴陵经开区与企业“双向奔赴”稳步走好转型升级路,“一主两特”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其中“一主”即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特”即通讯及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当好政企良性互动的联络员、政策宣传解读的辅导员,比如上门提供‘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申报指导、上市辅导等精准服务,培育好企业,锻造大产业。”醴陵经开区产业发展部副部长何泽华说。

创新的故事每天上演,可喜的变化还在发生。

“一主”产业中,陶瓷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替代率平均达70%,产品还延伸到电子陶瓷等陶瓷新材料领域,由艺术品、日用品向高科技产品升级;玻璃产业形成“龙头引领、聚链成群”发展格局,产品从浮法玻璃向电子玻璃和节能玻璃领域延伸,向深加工、广应用的“智能化、自动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转变;“两特”中的核心企业中,时代金属“走好两轨又走出两轨”,产品应用范围扩大到5G基站、港口相关设备等领域;恒茂高科成长为国内网络通讯设备主流供应商,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园崛起。

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27家,占规上企业比重超40%,“一主两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的70%,产业正从“重”变“轻”长“高”。

●优环境

打通堵点,服务企业由“坐堂接诊”变“跑堂问诊”

“搭帮了园区的‘店小二’,签约后全程帮代办,大大节省了审批时间。”醴陵阀瓷堡项目仅5个审批日,就顺利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负责人高兴地说,现已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园区项目推进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相继成立,持续改善发展软环境,优化发展要素供给,推进项目快速落地见效。

“变‘事后监管’为‘事前服务’,变‘节点服务’为‘全程服务’。”醴陵经开区项目推进服务中心副主任杨新星说,采取“一对一主动服务”“告知承诺制”等模式,提升审批时效。比如,“思蓝德”仅用3个审批日,就完成了过去需要半年时间的审批手续。

项目投产后,醴陵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成为其新“保姆”。“服务专员结对联系企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由‘坐堂接诊’变‘跑堂问诊’,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园区事园区办、园内办。”该中心主任邱素纯说。

今年以来,公交车延伸至横店产业园、一线技术工人招工难等企业反映的诉求,都已解决或相关部门正沟通会商。

尤其是11月,园区“送检上门”、“约单式”送生活物资上门,精准解决企业闭环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交通运输、生活保障等各类难题,千方百计服务支持企业不停工,把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后,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又通过派干部入企、发布工作指引等方式,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醴陵经开区党工委负责人表示,坚定不移抓产业、抓创新、抓服务,让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在重大考验面前呈现出更强优越性,形成“搬不走”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加快迈向国家级经开区。

标签: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