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刀在石上磨 人在事上练 岳阳县新墙镇发展村集体经济叫响“党员上”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2-10-21 15:58:48
- 收藏
王志 黄玲
(资料图片)
远山起岚黛,近浦挂新樯。近年来,岳阳县新墙镇党委政府鼓励各村以党员干部牵头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建库立项,开展党员干部领富“赛马”活动。该镇的8个行政村(居委会)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今年集体经济纯收入有望突破150万元,一批来势强劲的实业蓬勃兴起。
头顶吊“金瓜”,脚下踩“黄金”
10月18日,距荣公线300米处的高桥村中药材基地,藤蔓攀结的“飞毯”绿意盎然。从山头远望,但闻人语,不见人影,及近,声音渐明。瓜蒌架下,村民躬身拔草聊天,阳光斑驳地透射在脸庞,头顶吊着的瓜蒌密密匝匝,脚下是类似生姜叶的黄精。瓜蒌与黄精,一个喜阳,一个喜阴,一个属葫芦目葫芦科,一个属百合目百合科。两种毫不相干的中药,在这里相辅相成、互利共赢。
显然,黄精“邂逅”瓜蒌,一地能收两金。高桥村总支书记孙宗齐现身说法:“我们村实行村支部+公司+合作社的模式。3个村干部带头投资入股、集体资金配股,采取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的办法。”
稍作停顿,老孙弯着指头算:“支部联合作社、支委联党员、党员联群众,一是流转土地增收。流转土地350亩,其中脱贫户63亩,每亩400元、流转土地每年增加收入2.5万元;二是吸纳务工增收。高桥村21户脱贫户23人来合作社务工,务工收入25万,户均增收1.2万元;三是带动种植增收。刘叔丰、刘正军、戴汉中等12户村民种植中药材85亩,其中脱贫户16亩,每亩增收5000余元;四是配股分红增收。5户脱贫户入社配股、底分红,每户分红3500元。粗略估计,今年高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
“这种套种模式正全面推广。”爱农中药材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喜爱接过话,瓜蒌每亩纯利润在3000到4000元左右,与投入的成本持平。黄精亩产可达3到5吨,亩产值可达10多万元。公司现有符合GAP标准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个,全镇瓜蒌套种黄精1050亩,其中高桥村350亩、新华村700亩,基础投资1100万元,建5亩育苗大棚、2000㎡晾晒场、500㎡仓库,购大型烘干机1台。
藤上结葡萄 藤下挂青椒
同样是种植,但同地不同命。清水村却别出心裁,采用集成化管理优化种植,不仅解放了双手,释放了大脑,让种植户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出精品,降低各种损耗,增加销售渠道,带来更多收益。
“我们清水辣椒亩产2000斤左右,每亩大概能卖两万多块钱,这一块试验田就能创收集体经济30多万元。” 新墙镇清水村总支书记李大树说,“走,我带你们去看现场。”
试验田在村部东边,几位村民将枫树湾牌有机肥施放到藤下。李大树直言相告:“这茬辣椒刚采摘完毕后,铲除根茎,将农家肥追上。来年春天,换个边施肥,用活肥效。每晚定时开关电源,蓝紫色灯带亮起,小虫逐光而来,粘在黄色纸片上,无需使用灭虫剂。藤下青椒没有阳光暴晒,光照度恰到好处,无论品相、口感都很好。”
看似简单的技术,让村支两委想了不少办法。首先组织种植能手接受湖南农业大学专项培训,其次组织人马前往江西、浏阳、湘阴学习,看实际操作,首次投产、大获成功。在清水村电商节、歌手赛期间,葡萄、青椒走进千家万户,食客好评如潮。“藤上挂果、藤下种椒”的金点子极大鼓舞村民种植积极性。上半年仅试验棚就为村集体创收37万余元,全年可增收50万元。
事实上,清水村人在有限的土地上寻求高效农业不是第一次。
21年前,清水村民尝试在水田种植葡萄。一根葡萄藤,不仅打破了葡萄不能在南方种植的认知,而且改变了清水村发展史。5250亩土地、3472人让土地生黄金,向管理要效益,使清水村集体经济一枝独秀,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五个好”村党组织、省级特色旅游名村、岳阳市秀美乡村。
21年后,清水村主打产品仍然是种植,零废弃的原生态农业路越走越宽敞。葡萄产业带动种植、销售、运输800余人就业,实现年总收入约1.15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1405元。村民富、集体有,各种公益设施建设在湘北地区首屈一指。目前,“新墙河提子”红遍了大江南北,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水果品牌。全村有标准化葡萄园2800亩,村集体种植基地有红地球、美人指、夏黑等25个葡萄品种,亩产约1500公斤;新墙葡萄合作社先后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国家无公害葡萄种植示范区;“清水葡萄”村域公用绿色品牌更新面积达到500亩以上。
老街长出新产业 “蒜你狠”重振江湖
“新墙老街有‘三牛’,香蒜法饼和酱油。”老街社区党总支书记莫军前介绍,新墙蒜是地方传统品种。老街香蒜不同于普通蒜,根红叶青,蒜味浓郁,香蒜炒肉,既是下酒菜,又是下饭王。哪怕是一片香蒜叶,碾碎后放到竹篮里,往池塘一丢,大鱼小鱼争着抢食,不一会就能鱼获满满。每近香蒜收获季或年关将至,来老街打货的顾客络绎不绝,南来北往的客班车顶上都是成捆的香蒜,绿葱葱,香飘飘。
这种影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淡出,荣公公路搬迁、机关单位撤离,曾经2万多人的老街日渐式微,“老三样”工艺零零落落,多半在记忆里飘散。
“一场老街坊的聚会让我们重拾种植的信心。曾在新墙老街生活过的老居民今年举办聚会,当年的年轻人,如今白发鬓鬓,谈到老街特色,个个都说怀念香蒜、法饼和酱油。”居委会主任彭丹说,老街社区两委重振香蒜品牌的同时,着手推广手工法饼、手工酱油。
说干就干,首先从居委会老种植户处寻求香蒜品种,社区党员带头出资,流转20亩沃土。采取自营与他营结合模式发展集体经济。自营,即社区支部牵头,农户流转土地参与集中建设,共同建设大蒜种植基地。他营,即社区总支与农户签订协议,统一种植标准,统一采收销售。目前,自营模式下大蒜种植基地在人工、农机、农资等方面共计投入15万元,预计年底产量1.3万斤。他营模式下,发放种苗、农资共计投入5万余元,农户种植面积共计50亩,年底产量共计2.8万斤。目前,老街社区已邀请农艺专家为大蒜种植居民进行培训,与设计公司合作优化大蒜包装,联合社区内餐饮机构,推出香蒜炒肉等一系列招牌菜。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法饼行业协会,将老街社区现有手工法饼3家老作坊联合起来,保留传统工艺、风味,同时升级包装、网络营销,投资10万元复活“龍鳳牌酱油”工艺,躲开过度“科技与狠活”,将只含黄豆、盐、水的手工酿造酱油推向市场。
闲产增内力 颜值变产值
统一规划的双枫村,别墅式的村民住房鳞次栉比,多彩的石板,光滑的墙砖,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的耀眼。
“双枫村因树而名,过去村前有两棵枫树直耸云端,遮阴挡雨。可惜的是大炼钢铁时代付之一炬。”双枫村总支书记汪耀波说,双枫、先锋、红光合并后,村民盼望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原址重新种上两棵枫树。想长大的不仅是枫树,还有村集体。全村3100人,把土地一亩当做两亩用,水稻、葡萄搞得有声有色,口袋日渐丰盈,但土地资源匮乏,集体经济没有工业支撑。
村集体没钱,如何领富百姓?该村两委班子摸清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充分利用村闲置场地和土地流转,将先锋片浸水田改造成龙虾池水面场地出租,每年租金为1.6万元;流转土地200亩与农之源合作社股份制合作,年增收1.72万元;双枫片幼儿园租金每年0.6万元,村部公益堂经营权转让增收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24万元,成功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中销号出列。
新墙镇党建引领,实行盘存量、找增量、借力量、提质量、壮体量五量迸发,多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无疑是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标签: 刀在石上磨 人在事上练 岳阳县新墙镇发展村集体经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