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你身边 | 行路难,会车难!尚书村的路何时能变宽?

  •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 2022-02-06 19:43:03
分享到:
  • 收藏

尚书村的路何时能变宽?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亚平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尚书村。2月2日,湘阴县东塘镇尚书村党总支书记徐建军、村委委员吴浪锋陪记者在全村转了一圈。村组公路都已硬化,基本上实现“组组通”,相比过去,村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但徐建军也有幸福的烦恼:路通,但不畅。春节期间,村组之间无法会车。

尚书村是由原花吴祠村、葛家村、李公塘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三个片的基础都非常薄弱。记者驱车跑遍三片,发现片与片之间、组与组之间路基大都是3.5米宽,有的还只有2米宽。遇到对向来车,我们便借助村民的禾场坪让路。如果遇到拐弯,看不到对向来车,那就要碰运气;运气不好,只能退着打道回府。

在花吴祠片14个村民小组行车,记者12次遇到轿车“对对碰”的窘境。不是对方后退,便是记者“撤军”。村民冯灿说:“会车困难,就只能‘偏车’,大家都讲礼性。”

“偏”,本为形容词,当地村民却当动词用。一个“偏”字,道尽多少无奈和苦恼。

“烦,还真有点烦!”记者退车时叹道。

徐建军哈哈大笑:“每逢节假日,村干部就要上路当交警。我们都烦了好多年啦。”

村民徐建明插话道:“逢年过节,村里要出好几起交通事故。”

路为什么修这么窄呢?吴浪锋直言直语:“因为村组修路,基本上都是村民自筹自修。至少五分之四的村组公路没有列入省、市、县计划。”

上面项目资金极少,村里有乡贤可以回来投资修路吗?

“我们也是这么希望。但因为‘文革’,教育出了问题,村里没出什么人才。既没出大领导,也没出大老板。少数乡贤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徐建军悄悄跟记者说,“我们这个三合一村,共有44个组、4868人,却只有两个老板——李公塘人黄伍林、花吴祠人吴长凯,他们经常帮村里解困。但村组公路建设工程太大了,不能全靠他们两个呀!”

路,肯定是要修宽的。得修多宽呢?记者问。

徐建军不加思索地说:“如果要保证会车,路基必须加宽1米、硬化1米。”

工程有多大?

吴浪锋扳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三个片,必须要加宽路基的里程有9公里,按照每平方米120元计算,需要筹资108万元。拖土、培基在外。”

“这可不是小数目。”记者叹道,“可能靠村民自筹和县里投资,还不太现实。”

怎么办呢?徐建军说:“过了这个年,我就到岳阳去‘上班’。”

一个村支书,为啥要去岳阳“上班”呢?

徐建军胸有成竹道:“我写了6个报告。要找交通局、公路局争资,拓宽、硬化村级公路;要找移民局争资,解决低产田机耕路硬化;要找水利局和农业局两家争资,维修巴垸防汛大堤;要找环保局争资,开展村庄清洁行动;还要找民政局争资,建村级养老公共设施。”

春天已经来临,尚书村党总支书记的梦想能够实现吗?

标签: 记者在你身边 | 行路难,会车难!尚书村的路何时能变宽?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