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当自觉自信自强】一座山的信念与一位老人的坚守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1-11-18 16:53:01
分享到:
  • 收藏

华声在线11月18日讯(记者 王一辰 王亚奇 蒋玉青)绿叶滴翠,古藤攀岩,4800多枚形态各异的印章图案摩崖于山石上,引导游人沿着中国篆刻史的长河从春秋战国一路走来……11月17日,“湘”当自觉自信自强——“巩固攻坚成果 迈向乡村振兴”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常宁市庙前镇印山文化旅游区,自然与文化共美的背后,是一座山的信念与一位老人的坚守。

“湘”当自觉自信自强——“巩固攻坚成果 迈向乡村振兴”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常宁市庙前镇印山文化旅游区。傅聪 摄

在遇到吴国威之前,印山并不叫印山,它被当地人称为“石头山“。山如其名,方圆数十里,千姿百态的岩石趴满山坡。由于不能耕种,常年野草丛生,在当地人眼里就成了一座荒山。版画家吴国威用刻印的方式为它插上文化的翅膀,将这座名不见经传的石头山变成了造福当地百姓的印山。

“吴老师在版画方面的造诣很深,曾获全国版画界最高奖——鲁迅版画奖。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常宁人走上了学习版画的艺术之路。”常宁市美术馆馆长欧云波11岁就拜师于吴国威门下学习版画,回忆起吴老师打造印山的初衷,他谈到,在将常宁版画推向全国后,“怎么用文化帮老百姓创造经济效益”成了吴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00年的某天,吴国威将脑中闪现的一个想法告诉欧云波:“目前全国还没有谁把印章以摩崖形式大规模地在大自然中表现,如果把中国几千年的篆刻精品刻于山水之间,让印章与奇石交融,促进文化、旅游共同发展,用艺术造福人民,这不是一条帮助农民致富的路吗?”他想起了庙前镇金龙村“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石头山,喀斯特地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不正是建印山的好地方吗?

做规划、跑立项、筹资金……当时已过花甲的吴国威拉着一帮学生和文联的同事说干就干。2003年,中国印山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吴国威花了半年多时间清山,从荆棘与泥块中砍出了一片石林,从岩石中拓出了一条山路。拿着100米的长绳,带上指南针,吴国威用最原始的办法,一边测量、一边绘图,把200多亩山地以1:200的比例,绘在了160张组图上。在艰苦而惊险的创建过程中,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石头山“华丽转身”,一个瑰丽的“印章王国”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参观者。

印山建好了,有部门提议给吴国威股份分红,他谢绝了。欧云波也曾就此事问过吴国威,他坚定地说:“我哪怕是只拿了一丁点股份,那都是违背了我建印山的初衷。”他说,搞印山不是为自己赚钱,是要把它建成传播篆刻艺术的风景点、孩子们的绘画基地和爱国主义大课堂。

吴国威正在进行版画创作。(资料照片,由常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人生总有追求,能为后人留点什么,这一生也没有白活。“再登印山,欧云波感慨万千,昔日与老师同游印山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老师不在,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已刻进了欧云波的心里。印山是山,吴国威也是“山”。刻山如“刻”人。吴国威一辈子没放下过刻刀,他开班免费教授版画技艺,不少农民版画作者都是他的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宜阳小学近年来共创作出版画作品2300多件,其中480多件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有50多幅作品出国展出。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塑形,也要文化铸魂。如今的中国印山由“一山三城”构成,即中国名人名章城、中国书法城、中国纪念印章城、荟萃峰,占地1500多亩,需要花上两个半小时才能走完全程,每走一步,都像是走在历史的轨迹上。荟萃峰上篆刻着以中华文化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红色印章,成为一个天然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教育博览馆,成为人们陶冶情操、坚定信念的生动课堂。 今年年初,中国印山文化旅游区升级为常宁首个4A级景区,中国印山,财神洞、中田古民居建筑群、海己湾石林、石马地质公园等景点串联成片,吸引越来越多的观光游客走进常宁。

标签: 【“湘”当自觉自信自强】一座山的信念与一位老人的坚守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