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两联两包”开启村级治理新格局

  •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 2021-11-17 18:22:57
分享到:
  • 收藏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 “两联两包”开启村级治理新格局

编者按:近年来,湖南省石门县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思路,因地制宜,探索村以下微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即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石门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面积3970平方公里,总人口67万人,辖331个村(社区),70%以上为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近年来,石门县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时代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的新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思路,探索村以下微治理路径,形成了以屋场为微治理单元的“两联两包”村级治理模式,即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党组织、自治组织联动包片区,党员、屋场员联户包屋场,通过坚持“五个融合”、建立“六项制度”、促进“七个任务”落实,大幅提升了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治理更加有效、高效。

一、下沉治理触角,小屋场编织大网络

坚持以小治求大治,将治理的触角下沉延伸到屋场,通过强化屋场微治理,汇点成面,形成全域覆盖的治理大网络,乡村治理更加精细化、精准化。

屋场上公开屋场员、党员联户责任

一是科学划分治理单元。打破原自然村、组的区划旧格局,按照“地域相邻、产业趋同、风俗相近、规模适度、群众认同”原则,实行区划重整、组织重构。每个行政村划分一定数量的片区,片区内划分若干个屋场,形成以屋场为单位的微治理单元。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农林场的316个村(社区)(除城市社区外)共划分了1058个片区、3627个屋场。

二是有效整合治理组织。调整原村(社区)党支部划分,结合片区、屋场划分,在片区上建党支部,屋场上建党小组。片区设片长,屋场设一名屋场长、若干名屋场员。在村统一成立自治联合会,由村委会负责管理,下设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环境卫生协会、矛盾纠纷调解协会、道德评议团、法律服务团等协会组织。自治联合会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指导和配合片区、屋场开展好屋场治理,与片区、屋场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广泛汇聚治理力量。实施“头雁工程”,大力招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回乡担任村(社区)干部。广泛选贤任能,注重从无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两代表一委员”、贤达能人等人群中民主推荐优秀人才担任片长、屋场长、屋场员和自治联合会、协会成员,配齐、配强村(社区)治理队伍力量。目前,全县村(社区)干部平均年龄40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2.6%,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4岁;全县共推选出1058个片长、3627个屋场长、6334个屋场员,同时聘请了101名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名誉村主任,配合村(社区)党组织参与村级治理事务。

二、健全屋场制度,小制度发挥大作用

为充分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石门县立足屋场微单元,建立健全了屋场微治理制度体系,极大调动了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增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自觉。

一是开好“屋场会”,群众唱主角,事在屋场办。每月由屋场长主持召开“屋场会”,根据会议内容邀请村(社区)干部、协会成员、联村乡镇干部等参加。“屋场会”上主要开展“四讲三协商”,讲政策法规、讲发展思路、讲意见建议、讲先进典型,并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务等开展治理协商。需要协商办理的具体事项、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等,按照“说、议、办、评”4个步骤,屋场群众围坐在一起,自己就能商量着解决,“屋场会”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再提级到片区和村(社区)办理。2021年春耕以来,全县召开了1万多场“屋场会”,下发各类生产技术指导资料10万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建议7994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62起。

屋场长和党员在屋场内化解邻里矛盾

二是实施“互帮互联”,建立共同体,实现同发展。充分发挥党员、屋场员先进带动作用,每个屋场员和有能力的党员分别包联一定数量的普通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落实“五联十上门”的帮联任务,做到联发展、联稳定、联民生、联环境、联民风,坚持政策法规上门宣讲、产业发展上门指导、大小困难上门帮助、身心健康上门看望、突发事件上门应对、意见建议上门收集、不便事宜上门帮办、矛盾纠纷上门劝解、环境卫生上门督促、美德新风上门倡导,带领和帮助普通农户共同发展进步。目前,全县开展帮联的党员、屋场员共计16229人,帮联农户16万余户,实现了帮联不漏户、服务全覆盖。

三是开展“屋场创建”,小投入撬动大改善,共建美丽家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幸福屋场”“美丽庭院”“卫生农家”等创建活动,建立长效考评机制,县、乡两级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项目,通过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村、片区、屋场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工作越积极、创建成果越明显,来年资金项目倾斜力度越大。村一级实行大评小奖,正面引导农户争当“卫生农家”。全县共创建“幸福屋场”500个,“美丽庭院”10000个,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15个,县级美丽乡村32个。

县委书记“屋场会”上与屋场群众拉家常

四是推行“文明档案”,家风带民风,倡树文明新风尚。以户为单位,为每个家庭建立“文明档案”。按照“报、记、评、督、用”工作流程,对农户实行精细管理,无论好事坏事群众都可以上报线索,村民代表大会、道德评议团负责对线索一季一评议、年终一总评。评议结果实行积分管理,通过“文明积分榜”“红黄黑榜”的形式在屋场上公示公开,同时记入家庭文明档案,作为今后对家庭成员各类评价、审查的参考依据。2019年以来,石门县涌现出“全国文明家庭”1个,“湖南好人”7名,常德市道德模范3人,常德市最美新乡贤2人,常德“自立自强示范户”12户等系列先进典型,全县文明村居创建覆盖率在55%以上,有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43个,县级文明村居141个。

三、强化科技赋能,小平台带动大服务

县委书记通过“屋场钉”商务专栏等网络平台直播带货

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石门县将定制开发的“屋场钉”数字治理平台与智慧党建系统平台、一门式公共服务平台、综治信息平台有机衔接、融合运用,为乡村治理插上了科技翅膀,促使乡村治理和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一是信息“一钉”互通。借助“屋场钉”信息平台,村、片区、屋场管理员与屋场群众实现信息共享和精准互通直达,政务、商务、服务等信息可以“钉”到每一个老百姓,确保了政策、信息传达不漏一户、不掉一人,群众有什么困难、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屋场钉”与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交流。在外流动人员可以通过“屋场钉直播”的方式直接参与“屋场会”讨论、参与家乡建设民主决策,解决了农村找人难,信息传递难、传递不及时等难题,不仅大大为乡村干部减了负,还让干群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事项“一网”办理。无论是生活缴费还是证照办理,还是法律服务、健康咨询,凡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类事项办理,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四个平台轻松完成。比如,老百姓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发现什么问题线索,只要通过“屋场钉”钉一下工作人员,就能第一时间得到办理和反馈,办理结果在“屋场群”内都能看得到、监督得到。一门式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下沉民生办理事项57项,群众日常所需都均能实现一站办结,2021年1—6月,网上直接受理办结各类事项53600多件,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路甚至不跑路。

三是产品“一柜”销售。平台上设立商务服务专栏,线上线下设农产品销售专柜,在农户、商户和消费者之间搭建数字便捷通道,农户农产品可以直接进入销售专柜,通过系统平台宣传、“屋场钉直播”带货等方式广泛销售,也可以在平台上寻找商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农产品由商家负责保底收购,帮助农户的“土货”走出大山。据统计,2020年以来,通过平台“专柜”销售农产品5500多万元。

标签: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