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上园”到“上好园”——安化县学前教育跨越发展纪实

  •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 2021-11-10 10:53:19
分享到:
  • 收藏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建幼儿园。 (安化县教育局供图)

周 倜 陶金生

安化共有幼儿园196所(含幼教点),其中公办园160所,占81.63%;在园幼儿22593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幼教点)15916人,占70.45%;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20076人,普惠性覆盖率88.86%——公办园占比和公办在园幼儿人数占比均居全省前列!这是截至今年秋季开学,安化县学前教育交出的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从“要上园”,到“有园上”,再向“上好园”迈进,近年来,该县逐渐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县实现学前教育跨越发展的探索之路。

织密普惠网,实现“上好园”

曾几何时,摆在安化学前教育面前有“两座大山”:要上园,但无园上;有园上,但好园少。如何破局?唯有实干。

早在2005年,该县出台《安化县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随后又陆续出台《安化县幼儿园“十三五”布局规划》《安化县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此外,通过“上级投、本级筹、社会捐”的多元化筹资方式,拓宽建设渠道,近年来已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5所。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借着这股“春风”,安化县学前教育全面开始发力,编织普及普惠网络。

在全力办优中心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23个乡镇中心学校的区域管理职能,全面推进集团办园模式,着力推动片区园、幼教点的整体提升,推动了乡镇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撤点并校后,“盘活大量闲置教学点”,成了解决偏远山区孩子入园难的“密钥”。羊角塘镇赤溪村幼教点的家长黄尧说:“过去孩子到中心园上学,来回要两个小时很不方便,现在家门口就有园上,感谢政府把优质幼儿园办到了我们的家门口。”

据安化县教育局学前教育股刘定中股长介绍,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国家提出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让“上好园”正成为现实。

用好指挥棒,强化“内驱力”

稳步推进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安化县学前教育率先打响了第一枪。

早在2018年的安化县第二届学前教育发展论坛上,在《旗帜鲜明去除小学化,坚定不移做好幼小衔接》的专题报告推动下,“去小学化”成为了学前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突破口。然后深入到人事管理、制度管理、经费管理、工资标准、保教资源、师资研训、保教模式等各个环节。其中打造一支过硬的师资团队永远放在第一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县各园长及管理人员均从幼师专业毕业的小学骨干教师中选拔而来。“多年来不断历练与成长,很多园长已成为推动安化学前教育发展的主心骨,为规范办园、科学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县教育局学前教育股副股长蒋芳芳告诉笔者。

2012年开始,每年都会从全县临聘幼师中招聘全额事业编制幼师,目前已经招聘180人;自2016年,全县更是每年坚持拿出10个公费师范生指标专门培养幼师。这批“新鲜血液”,普遍学历高、素质好、专业强且工作经验丰富,进一步夯实幼师骨干队伍的“家底”。

“留下来,是我的使命!只有越来越多的好老师留在基层,县域学前教育才有发展的源头活水。”一直扎根在偏远山村,并获得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的烟溪镇中心园刘小秋园长激动地说。

该县还探索过巡回支教工作。2012年招聘了100名志愿者,2013年增募129名志愿者,他们改变了诸多农村幼教点没有专业幼师的状况。“当年那批教师有九成还留在幼儿园,为农村幼教水平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县教育局分管学前教育的副局长刘胜辉说。

培育特色牌,打造“新亮点”

“老师你看,我和丫丫做的小袋子可以装班级的值日生卡!”10月27日,安化县萸江幼儿园的“小巧手”游戏课堂上,孩子们利用碎花布、纸板等废旧材料,制作班级的插区卡、小画袋、小书袋等。巧妙的创意、精巧的制作令人惊艳。

自制玩具教具,是这所幼儿园的特色活动。2018年,该园作品《安化石趣坊》曾获得 “张謇杯”全国幼儿园优秀自制玩教具展评一等奖——这为推动全县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坚定不移去除“小学化”迈下坚实步伐。

身处“黑茶之乡”,将安化得天独厚的“黑茶文化”与学前教育相结合,在奎溪镇中心幼儿园,《安化擂茶俱乐部》《中国黑茶馆》等一系列有本土气息的课程相继出炉并推广,茶艺表演、推磨打豆腐等活动的开展使这里童趣盎然。

走本土特色、推游戏精神,正成为该县学前教育的亮点。为激发各幼儿园的教学创新精神,该县推动“多维研训”,形成“县学前教育股—区域研训中心组—乡镇中心园—幼儿园”四级研训网络。2016年以来,该县学前教育规划立项的有23个课题(省级8个、市级15个),其中1个评为省级良好,3个评为市级优秀。此外,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61项。

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唐业介绍,全县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城镇公办资源供给,加快公办园提速发展,撬动民办园提质改造,整体培育特色品牌等。“任重道远,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要让‘上好园’的现实,照亮更多家庭。”

标签: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