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着力补齐补强民生短板弱项 让人民群众收获稳稳的幸福感
- 来源:南方日报
- 2021-11-08 09:55:40
- 收藏
不久前,广东发布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明确广州、深圳等10个市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其中广州、深圳的单列租赁住房用地占比原则上不低于10%,为解决住房难、住房贵的沉疴再开一剂“药方”。
人民群众是民生实事的“出题者”和“阅卷人”。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广东坚持把民之所需作为工作方向,紧紧抓住就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群众关切事,着力补齐补强民生保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全力兜牢底线民生,交出一份份厚重的办事答卷,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收获稳稳的幸福感。
实干为民
提供就业保障
技能人才被制造企业争抢
“这样的工作,我能适应吗?”入职时看到老护理员给老人喂饭、洗澡和清理大小便,20岁出头的广州小伙马俊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但在之后“南粤家政”工程的帮助下,马俊迅速适应并成长为行家里手,还在第一届广东省“南粤家政”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马俊深刻体会到,平凡的岗位也有不凡的价值。
就业是最大民生,也是支撑发展的基础。广东常住人口总量居全国首位,人口基数大、流动人口多,也意味着求职人数多、就业压力大。
今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广东坚持把“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作为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出多项帮扶政策,帮助更多劳动者找到就业新机遇。
“这道菜叫‘绿水青山’,选用湛江虎头坡村的海割米、凉瓜和硇洲鲍鱼作为原材料。”几天前,在“粤菜师傅”五星名厨评选活动现场,湛江御唐府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出品总监高飞带来了一道“拿手好菜”。
高飞是“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负责人,正与虎头坡村合作建立“菜篮子到餐桌子”模式。“我们收购当地的农产品达36万斤,总价值超过179万元,增加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高飞说。
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至今,“三项工程”累计培训近640万人次,其中“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带动就业创业超200万人次,技工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三步棋子”赢得民生保障“满盘皆活”。
在广东,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如何更好地满足用工供求双方的需求?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今年以来各地一方面继续推进“广东技工”工程,另一方面举办多种形式的招聘对接会,既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为技能人才打开就业空间。
“我们缺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操能力的技能人才。”新大陆科技集团人才生态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邓立最近参加了一场优秀企业与技能人才就业对接会,他观察到,有17家企业与29名技工现场签约,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企业争相高薪聘用的对象。
珠海出台“促进就业十条”,以创业拉动就业,促进更多人员灵活就业;佛山出台“促进就业九条”,在全省率先提出将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从3.5%下调为3%;江门出台“促进就业九条”,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至50万元……一系列举措稳岗增岗的就业优先政策在各地密集出台,为就业者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公平环境。
改善公共服务
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地市全覆盖
在惠州惠东县,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惠东县婚前医学健康检查服务中心就设在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旁边的小楼里。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新婚夫妇可以立即享受登记、检查、优生“一站式”服务。
如今在广东,婚前孕前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服务。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介绍,目前全省建有235家婚检检查机构、301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机构,81个市县初步实现了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二合一”。
医疗、教育作为社会民生事业的“重头戏”,也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但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样,广东医疗、教育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广东大手笔投入、高强度建设,一批重点民生标杆项目“实打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新建第二批20家高水平医院。目前,全省共有50家高水平医院,其中珠三角地区32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8家,巩固提升医疗服务综合实力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上新”一批优质学前学位。秋季新学期前新增公办学位22.08万个,新增公办学位和普惠性民办园学位32.62万个。
考生有更多上大学的选择。揭阳、清远、汕尾、阳江启用首所本科高校,梅州、潮州新添首所公办高职院校。至此,广东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
学生作业负担开始减轻。扎实推进“双减”,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推进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
今年秋季开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初中学生午休实现“平躺睡自由”,引起广泛关注。“全校近1200名学生都能实现‘平躺睡’,这样能提高学生午休质量,保障学习效率。”该校长裘志坚说。
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广东正在加快行动。
今年10月,省政府出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力争用15年时间解决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新增33万个幼儿园公办学位、375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和30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到2030年,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越来越多的优质公共服务,加快送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
解决群众不便
“一证通行”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最近,80岁的杨先生来到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门口,仅花了几秒钟时间刷身份证,便能查看“健康码”,核验健康防疫信息。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一证通行”健康核验系统,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今年1月起,广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一证通行”系统,解决老年人在疫情期间出入公共场所难题。截至目前,“一证通行”累计核验超过6340万人次,累计核验60周岁以上老年人超过678万人次。
群众的“急难愁盼”,往往体现在重点人群的特别需求上。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正是广东聚焦重点人群办好民生实事的一次探索。
在珠海香洲区,82岁的特困老人余先生所居住的房屋得到免费适老化改造,拆除了原有卫生间,重建了一个标准的适老化洗手间,并安装了马桶、洗手台及扶手,通往洗手间的小路也被修葺一新。
更多的老旧小区改造正在有序推进。截至10月底,广东已开工改造超过1500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超34万户居民,提前超额实现省民生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任务底数目标。“十四五”期间还将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给老年群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在广东都市圈,随着人口不断流入,住房供需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迫在眉睫。在广州、深圳成为保障性租赁租房国家试点城市后,今年广东扩大试点范围,将多个地市纳入省级试点,“十四五”期间将筹集建设超过12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
群众生活上一点一滴的不方便,成为各地办实事的突破口,集思广益、创新创造加以解决。
“我们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了!”肇庆市封开县江川镇界首村党支部书记莫水林这样感叹道。界首村远离封开县城,此前集中供水管网难以覆盖。今年封开县下决心引梧州之水,解封开之困,创新采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片区水厂跨省份扩网的方式,确保界首村2700多名村民饮水安全。
小小一滴水折射了民生大变化,广东农村饮水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省年度新增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320.7万人,占剩余未实现集中供水的525万人中的61%,其中潮州、惠州、江门3个地市16个县(市、区)完成攻坚任务,实现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向“喝好水”的转变。
问需于民
疫情之下身处封控区无法孕检?
“云诊疗”化解看病难
今年5月底,广州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突发情况下服务群众的应变能力。
此时,家住荔湾区东漖街的陆永春一家,正处于封闭封控区。眼看妻子邱桥丽就要到预产期却无法出门,陆永春非常焦急:“她怀的是双胞胎,孩子还胎位不正,实在担心出现什么问题!”
在封闭封控区里,当时有不少像邱桥丽这样无法出门孕检的孕妇。这些人可能在广州各个医院建档,居住地附近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时也无法了解她们的具体孕期和健康情况。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紧急启用“穗好孕”平台,在上线24小时内,封控区就有2000余名孕妇进行登记。
看到“穗好孕”平台上的信息,广州多个派驻荔湾区的医疗队、封控区社区妇保人员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分片进行电话摸底,优先对近200名足月孕妇进行电话随访;定向对封闭区域孕产妇发送心理咨询热线、互联网医院短信2000余条;平均每天通过电话随访孕产妇500余人次,处理特殊个案20余件……
“马上终止妊娠!”邱桥丽在“穗好孕”登记信息几天后,就接到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支援荔湾管控区领队、产科专家王晓怡的电话。第二天,东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救护车把邱桥丽送到医院待产。王晓怡为邱桥丽行剖腹产,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平安出生。
“穗好孕”平台的成功应用,是广东利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利民的一个缩影。
广东出台系列政策性文件,建设电子健康码,实现医疗健康服务“一码通用”;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健康“一网联通”;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建设远程医疗体系,实现远程医疗“一站会诊”;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服务”。
“我发热咳嗽,是新冠肺炎吗?”“家里老人高血压需要开药,疫情下不能出门怎么办?”疫情导致居家人员的医疗需求日益凸显。针对这一变化,广东迅速推动互联网医院开通发热门诊和新冠肺炎咨询服务。
线上问诊功能上线一个月,广东能够实现“云诊疗”互联网医院达到80家,接到网上发热门诊问诊近6万人次,新冠肺炎咨询超过2万人次。
不仅在疫情应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群众平时看病就医,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手机可以预约挂号,不必再早起排长队;缴费可以手机支付,电子发票可以用来报销;慢病复查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药品还能邮寄到家;基层医院遇到疑难杂症,可以通过远程会诊连线省级医院大专家……
“家里一堆诊疗卡和病历本,每次就诊前都找不到。现在只需要在手机里保存一个健康码就可以了。”广州推行“电子健康码”,市民陈女士是首批“尝鲜者”。在线申领“电子健康码”只需几分钟,便能实现广州全市医院挂号和病历互通功能。“‘一码通用’可以解决这么多问题,很方便!”
民生账本
●就业
全省高校实际参加就业大学生60.03万人,落实政策性岗位18万个,联系企业开展供需见面活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35.87万个。
●教育
省级财政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放学前教育生均拨款,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最低标准提至500元/人,下达学前教育生均拨款补助资金5.55亿元。
21个地级市122个县(市、区)均对作业管理作出部署,提供课后服务学校10706所,比例达93.81%,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出动执法检查2.2万人次,累计检查2.4万家(次)。
与年初相比,转型、注销、停业和关停取缔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5611家,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压减比例为41.5%。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待遇申领在国家规定40个工作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速到10个工作日办结;针对省本级33项业务,在法定办理时限基础上提速50%;还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等方式取消提交56项证明材料。
700多家医院已开通联网结算,今年以来联网结算32803人次,工伤基金支付4.46亿元,进一步提高结算效率。
●公共服务
在“粤省事”平台建设“尊老爱老服务专区”,老年人可随时随地“指尖办理”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费申请和资格认定等8类41项服务。(吴少敏 朱晓枫 肖文舸 张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