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采用“党建+网格”模式 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 来源:株洲日报
- 2021-11-03 10:53:12
- 收藏
织好“四级服务网” 建立“四步工作法”
渌口区打通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江烨 陈芳宁 刘世强
渌口区采用“党建+网格”模式,发动基层农村党员、乡村振兴后盾单位与群众结“对子”,做到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打通联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促推乡村振兴。
织好“四级服务网”
党员干部下沉基层与群众结对
“萝卜条味道不错”“黄瓜条咸了点”“这个包装袋可以好好设计一下”……10月28日晚7点多,渌口区渌口镇松西子社区尹茂家的家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来社区开展“五个到户”走访活动的渌口区委书记李晓彤,与社区几位创业能手拉家常、话产业。
尹茂家创办了湖南松西子大农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酸枣制品。彭敏创立了株洲好恰哥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座谈会上,他们直言,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予有关创业扶持的优惠政策。在松西子经营着一家餐饮店的彭双则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周边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聚拢人气,打造网红店。晏永忠成立了柞树岭种养专业合作社,最希望得到农业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区委区政府将全力为你们做好服务,当好推销员,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对于创业者提出的诉求,李晓彤耐心倾听,认真答复,并勉励他们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每一袋小吃、每一盒食品,重振松西子品牌。
群众最关心什么?怎样推进乡村振兴?……围绕这些问题,渌口区将全区划分成镇、镇内片区、村(社区)、村民小组和社区四级网格,38名区领导带头联系,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发放一张“党员联系卡”,让群众有更便捷的渠道反映诉求;发放一张“政策明白卡”,让每位联户党员和群众熟悉相关惠民政策;发放一份“平安建设服务指南”,倡议群众遵纪守法、加入平安志愿者队伍;上好一堂“思想课”,党员干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对基层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激发联系户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该区71个区直单位、8个乡镇和139个村(社区)的8938名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3159个村民小组和社区网格,分别与83314户群众结成“对子”。
建立“四步工作法”
把问题矛盾化解在基层
10月26日下午,朱亭镇黄龙村黄龙桥集镇最后一个门前大棚被拆除,集镇重新变得干净整洁。
村民刘春来在集镇开了家超市,超市门口的大棚搭了好几年了,面积有167平方米,主要用来给货物挡雨。“棚子造价近10万元,一下子喊要拆,一开始确实有点难以接受。”刘春来说,“村干部几次上门走访,向我介绍政策,说明缘由,分析利弊,我还是决定让路。村里变漂亮也是大伙的心愿。”
黄龙桥集镇长1600米,但是乱搭乱建的大棚有2100多平方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出行和村容村貌,村里计划实施亮化行动,并对下水管道、污水管道等进行集中整改。“上半年,镇政府和村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对违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10月份,我们又逐户上门,把道理给群众讲清。拆除行动最终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的支持。”村党支部书记刘芬介绍,不到一周,涉及57户的大棚就拆除完毕。
干部沉下去、民情摸上来,问题化解掉、民心聚起来。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或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该区按照“现场收集、现场办公、全程督办、事后回访”的原则分层办理。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收集群众反馈的问题清单,能现场解决的,当场协助解决;不能解决的,现场解释并带回村(社区)集中研究解决。问题处理情况全程追踪,并对群众进行回访。乡镇党委每月集中一天,帮助解决村(社区)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做好相关政策解释工作。乡镇党委无法解决的难题,则分类上报至区网格中心,中心根据情况进行交办,并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今年来,该区累计收集群众诉求和问题200余件,走访干部现场解释或解决问题67件,乡镇、村负责办理问题59件,上报至网格中心75件,当前已解决68件交办问题,其余问题均在推进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