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忧乐到心头 ——“新邵阳·新征程·新作为”回眸之四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1-10-09 03:48:17
- 收藏
新邵县严塘镇白水洞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貌。申兴刚 摄
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工作。 申兴刚 摄
肖 霄 蒋剑平 马剑敏
9月的邵阳,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田野间的隆隆收割机声和农民的欢声笑语,犹如一个个悦耳的音符,共同汇成一曲悠扬的乐章,回荡在宝庆大地的晴空之上。
5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努力方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足绣花功夫,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一个个“民生套餐”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奏响幸福生活大合唱。
减贫人口全省最多,脱贫书写辉煌战绩
“下个月,我们将从内蒙古购进一批牛苗开始养殖,我们村乡村振兴的‘产业脉动’也更加强劲!”9月初的一天,武冈市邓家铺镇小康村党总支部书记戴甲盛,在村里的肉牛养殖场忙碌。虽然汗流浃背,但看着即将竣工的养殖车间,笑容在他的脸上绽放。
小康村原属省级贫困村。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村里积极寻找适宜的产业发展路子,成立合作社,建扶贫车间,办农产品加工厂,种油茶……这些产业的实施,不仅让小康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走上了致富路,也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小康村的美丽嬗变,是邵阳市昔日上千个贫困村的缩影。截至2020年底,该市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10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全面消除,全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减贫人口全省最多。
每一次胜利的背后,都饱含一段栉风沐雨、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锲而不舍向贫困宣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持续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扶贫政策,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市之力打响脱贫攻坚战。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导致贫困群众长期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因素。为了不让一个群众因病致贫,邵阳市大力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民政救助、医院减免、政府兜底“六重保障”措施健康扶贫。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县域内救治率达94.70%,大病集中救治病种由2017年的4类9种扩大至目前的33种。“一站式”结算14.4283万人,医疗总费用12.8355亿元,报销金额11.879亿元。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了每一个乡村角落,温暖了每一个贫困家庭。当前,该市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谱写新时代邵阳乡村振兴新篇章。
用心用情兴办实事,人民福祉更加殷实
“我们是会同县一个建筑工地,急需5名泥工,请问有人吗?”
“我们是邵阳经开区的一家公司,长期需要大量青工,欢迎前来现场考察。”
……
9月8日清晨,打开家中电脑,绥宁县李熙桥镇李熙村妇联主席、农村劳务经纪人赵艳开始工作,逐个梳理各用人单位要求,登记在笔记本上。
2017年,绥宁县在我省首创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探索出一条“政府+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劳动力”的农村就业帮扶新模式。该县以85个贫困村为基础,选聘了191名农村劳务经纪人,实现村村都有劳务经纪人。目前已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县内招聘岗位52类4256个、县外招聘岗位32000余个,开展送岗服务40136人次,协助县人社局为摘帽前的农村贫困户核实发放各项就业补贴827万元。这一有效做法被推广到全市。
邵阳市积极推行有高度、力度和温度的就业政策,着力拓宽群众求职就业门路。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战略,积极培养市场主体。截至去年底,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9.9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45.1万人。
5年来,邵阳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为百姓的幸福生活不断“加码”——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3284元增加到2020年的21067元,年均增长9.7%。
截至去年,全市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7361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清零,全面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全市国民教育总体规模居湘西南首位。
全市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行政村卫生室3176个。以市直综合性医院为龙头、县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主力、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民营医院和社会办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四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市综合医疗实力排名全省第3。
“政府及时改革医疗报销政策,真是解决我的大难题啊!”邵阳县黄亭市镇大水村脱贫户杨目感激地说。2018年8月,杨目的女儿杨小钰(化名)患上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疗费需要110多万。因基本医疗补偿和大病二次补偿年限额的原因,只报销45万元,有60多万不能再报销。
百姓疾苦总关情。2019年10月份,在市、县政府的支持下,邵阳县医保局成功修改了一站式结算平台数据,基本医疗费、大病第二次报销不再设限额。杨目在县医保局一站式结算中心先后共报销医疗费90余万元,报销比例达81%。
环境保护攻坚克难,绿色画卷徐徐展开
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内,一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来到深山里一个蜂箱边觅食蜂蜜,然后走向了森林深处……今年8月,这则视频在央视频、抖音、微视频等媒介霸屏,萌萌的黑熊一下成了流量担当。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是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结下的硕果。
邵阳市先后制定《邵阳市城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邵阳市邵水保护条例》《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等地方性环保法规和文件,以立法促进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改善,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
在资江、邵水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上,完成了枫江溪、邵水(市区段)、红旗河等6条黑臭水体治理,关闭水源保护区内采砂场30余个。
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上,完成重金属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项目15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个。
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的东风,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来了一次“体检”。2020年,该市交办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办结率达97.3%,排全省第一。
今年6月底,邵阳市区红旗渠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建和提标改造。厂区内,没有黑水臭气,只见花园绿地。原本恶臭不堪的生活污水,经过生化处理、沉淀、过滤及消毒,再现“清白之身”。
“之前,厂里污水处理设计能力只有4万吨/天,一旦接收其他区域的污水,处理能力就不够用了,处理标准也不符合当前水污染治理的要求。”污水处理厂负责人李超勇说,如今经过全面升级,该厂已成为市城区治污利器,在资江、邵水两岸构筑起水污染防治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5年来,邵阳市不断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幅大美绿色画卷正在宝庆大地徐徐展开——
2020年,全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2天,比例达到93.4%,比2017年增加61天,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第2位、全国337个地级市第26位,国控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1,基本实现全域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Ⅱ类水质全覆盖。
森林覆盖率达61.02%,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稳定,并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
如今的邵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愿景,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