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投资 萧山半年画出“上扬线”
- 来源:杭州日报
- 2021-08-11 10:45:10
- 收藏
钱塘江畔,浙大杭州科创中心建设区块的浙江省集成电路创新平台超净实验室和中央动力站历时8个多月奋战已结顶,向“集成电路高地”进发。
湘湖·三江汇流区域,省重大项目紫光恒越未来工厂离正式启用就差“临门一脚”,投产后预计今年产值可达30亿元,将成为全国未来工厂建设的一个“标杆”。
眼下,萧山处处涌动着投资建设热潮,一个个代表“萧山未来”的项目建设工地上,一片热闹景象。
它们,见证了萧山速度,更彰显了萧山打造“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的决心,也将为萧山经济增长增添强劲动力。
好政策加持 半年画出“上扬线”
投资萧山,就是投资未来。这句来自萧山人自己吆喝,正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同。
今年上半年,萧山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投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强劲增长,谱画出稳健的“上扬曲线”。
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额575.30亿元,增长22%,两年平均增速15.9%,增速连续十二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生态环保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除房地产外)分别增长87.2%、19.9%、10.4%、32.2%、29.6%,两年平均增长87.2%、30%、33.6%、16.5%、14.6%。
省市重点项目方面,今年上半年,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维修保障主基地等1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93亿元,紫光集团新型基础设施智造等41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83亿元。
“上扬”背后,也离不开利好政策加持。今年以来,萧山相继出台创新发展“21条”、人才新政等,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凝聚发展的强大动能。
亩均论英雄 “存量”唤醒新智造
当然,萧山的投资结构里,“存量”贡献不小。
8月4日,萧山传统工业重镇瓜沥10大项目开工,总投资50余亿元,其最大亮点就是以“存量”唤醒新智造。以森楷新材料为例,在总用地面积达107.79亩的存量工业用地上,森楷新材料将投资5.8亿元,新建一个建筑面积达70000平方米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厂房,用于年产16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扩建项目。项目预计到2023年建成投产,为企业新增产值15.5亿。今年以来,仅瓜沥镇就累计上报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项目29个,预计可新增产业空间83.5万平方米。
近年来,萧山工业经济面临着亩均产出水平低、产业集聚程度低、新增项目落地难、固有存量保有难的“两低两难”困境,使得萧山经济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对此,萧山正开展一场为期三年的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攻坚战,力争盘活5万亩存量低效工业用地,努力再造工业新萧山、再塑制造新辉煌。
萧山也以“亩均论英雄”大数据平台为基础,搭建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数字驾驶舱,对“亩均论英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现状监测、过程监管、效果监管的治理闭环。目前,萧山已被省经信厅选为全省“亩均论英雄3.0”多跨应用场景建设的唯一支撑区。
“碳”索未来 数字赋能新转型
不过,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深入实施,碳排放政策必将深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也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大变局。
日前,萧山近20家汽车行业、机器人行业、装备行业标杆企业以及多个院士团队一起参加汽车及机器人行业轻量化先进材料和制造工艺专题研讨会,萧山此举是为推动轻量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制造业在轻量化方面的产业升级。
中国工程院丁文江院士认为,如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轻量化材料在应用方面取得新突破、新发展就是其中核心路径之一。
的确,“双碳”行动不仅将倒逼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也将刺激绿色投资需求,推动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全省工业强区,在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上,萧山要尽早布局和探索。”
就在7月初,萧山在全省率先发布“双碳大脑”数字化重大应用场景,这是一套打通了油、气、煤、电等能源数据的智慧减碳系统,全区2000多家企业碳排放一目了然,一旦企业碳排放量逼近或者超过“红线”,系统就会发出警告,第一时间通知政府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及时整改。
在未来工厂培育上,萧山也走在前列。今年以来,全区共30家企业进入杭州市第一批“未来工厂”体系培育企业名单,总数居全市第二,其中智能工厂培育企业数量位居全市第一。萧山也力争通过新一轮“未来智造”三年行动方案,打造省级“未来工厂”5家,市级“智能工厂”50家,大力培育区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实施区智能制造项目500个,带动全区工业企业各类型数字化应用5000个。
另外,萧山也全力抓数字赋能。在7月成功揭榜全省化纤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基础上,萧山将紧盯数字化改革,全力推进数字经济综合应用省级试点,高标准完成已经揭榜的五企政策统筹数字化改革工作,同时确保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在年底前正式对外运营。(作者:记者 方亮 通讯员 胡谌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