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加快转换 粤港澳大湾区展现经济发展韧性
- 来源:南方日报
- 2021-08-04 08:54:43
- 收藏
超大城市广州、深圳,上半年在疫情冲击下保持可观经济增幅;东莞也已破5000亿元的成绩单,为全年破万亿目标埋下伏笔……大湾区新动向正浮出水面:不动声色推进的的动能转换。展现了大湾区经济发展韧性的一面。
前瞻布局
看到深圳经济数据,不少人感叹:“深圳是否放缓了脚步?”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多角度一起看。从规模上看,上半年,在广东5.7万亿元GDP里,深圳占1.4万亿元,总量仍居全省第一;从环境上看,深圳这个成绩,是在高度变化、高度承压的外部经济环境下取得的。事实上,在全国经济加速恢复的同时,深圳利用时间窗口布局5G场景应用、人工智能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提前为深圳发展蓄力。数据显示,1—6月,深圳新登记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7812户,同比上涨62.5%。从供给端看,高技术产品产量也在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9.5%,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3.28倍和1.21倍,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32.4%。
再看广州,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让人感到发展澎湃动力。上半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082.84亿元,同比增长14.9%。在广州上半年过万亿元GDP中,超1/3来源于新动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广东推动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40.1%,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8.7%。与此同时,不断壮大先进制造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六成。上半年,广州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37.9%和25.0%,为广州经济长远发展储备动能。
动能转换
工业占GDP超过一半,是佛山、东莞经济的“护城河”,动能转换,也是从工业落笔。
佛山上半年GDP达5474.12亿元,增速居广东第一。然而在全国23座万亿GDP城市中,佛山市制造业虽占比最高,但制造业大而不强。
前不久,经过4个月调研,30多次修改,佛山发布《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被媒体称之为“一座制造业大市的数字化转型官宣。
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东莞GDP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12%,万亿目标在望。在数字化转型上,东莞出现在“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生物医药与健康”支柱产业集群。今年,东莞提出投入200亿元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布局七大产业基地,从年初起,松山湖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相继挂牌。
然而,对于制造业城市来说,短板仍然是服务业。工业可以守住基本盘。更大的动能转换变量,来自第三产业。
七人普数据显示,东莞成为继广深之后,广东省第三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这也成为了东莞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张王牌。在消费市场方面,东莞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2%,高于全国、全省0.2和3.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技改推进
上半年中山的表现,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韧性的一个缩影:2021年上半年,中山地区生产总值为1651.20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4.3%。
这个数字亮点在于,从2019年GDP增速1.2%到如今的16.4%,实现较大提升。近日,中山公布全市2410家定点监测企业用工规模62.23万人次,同比上升2.63%,是近两年来首次回升。
用工量是观察实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中山用工量为何能实现增加?变化来自市场订单的增加和技改推进带来的用工结构变化。
一边是工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一边是技工需求增加,背后是中山城市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近两年来,中山市定点监测企业用工队伍中技工总数上升3.16%,高于普工升幅的2.63%。今年4月,为满足企业对技工需求,中山发布实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目标是从2021年起,每年新增技能人才9.5万人;到2025年,技能人才总量达95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40%以上。
南方城市智库认为,从广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提高,到佛莞不约而同开启的数字化转型,再到中山用工结构变化……都是上半年大湾区动能加快转换的生动注脚。
(南方日报记者 朱紫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