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今夜回归 杭州全市相继转为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
- 来源:都市快报
- 2021-06-25 08:30:03
- 收藏
本周以来,杭州的天气大多数时间表现得都相当可爱,天朗气清,阳光充足,气温还算适宜,不至于太炎热,甚至偶尔还有凉风阵阵……
今天白天,杭州依然是多云天气,气温23℃-32℃,比较舒适。还没洗晒完的抓紧了,这可是本周最后的机会了,傍晚以后,连续“旷工”的雨水就要回来了,到了夜里,全市相继转为阴有阵雨或雷雨的天气。
没错,休息了几天的梅雨又要回来了。
梅雨回归
周日雨水强度更大
典型的梅雨季,都会有一条连成线的主雨带,来回摆动,使得雨水滴滴答答,没完没了。不过,这几天杭州的天气好到一点儿“梅雨”的样子都没有,堪称“任性”。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活动。
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很不安分,上蹿下跳,前段时间它疯狂扩张,动不动就把雨带顶到长江以北的地方,杭州因为气温高、能量强,雨不像去年那样一下一整天甚至好几天,而是一天就下好几场,还自带电闪雷鸣各种阵仗。
到了这周,副热带高压又换了一副面孔,老老实实地退缩到海洋上,导致杭州开启连晴模式。但今天开始,它将重整旗鼓向西出征,同时,位于华南的雨带也被迫北抬,受其影响,今天傍晚到半夜杭州各地将相继转为阵雨或雷雨。
这场雨会一直下到双休日。其中周日因高空一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加剧了和暖湿气流之间的交汇,使雨带强度加强,全市都将经历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过程,请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下周初期,雨带南压,周二杭州北部有望迎来多云天气,但随后依然是连续的阴雨天。好在转雨之后气温都不会太高,这也算是杭城盛夏之前最后的小欢喜。
今年又是40天的“长三伏”
虽然杭州还没出梅,但是入伏的消息已经有了。
本周一,也就是“夏至”节气那天,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气象北京”就已经根据“夏至三庚数头伏”,推算出了今年三伏的时间。
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是说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支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为庚日)为“初伏”(也叫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二伏”(也叫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也叫三伏)。
同样是三伏,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0天,有的却是40天?其实,去年的伏天也是40天,当时我们就科普过,这是根据末伏开始时间定的,如果末伏开始在立秋前,那么中伏得再来10天,也就成了40天。
按照这个算法,今年7月11日初伏,7月21日中伏,8月10日末伏,8月20日出伏,又是整整40天的伏天。“长三伏”并不鲜见,从2010年到2020年,只有2010、2012、2014这三年的三伏是30天,其余都是40天。
长三伏会比短三伏更热吗?其实热不热,关键还是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和位置,如果副高偏强且持续控制一个地方,那么就会很热很热。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一湖千年,沉淀了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2020年6月24日,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正式启动,开启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的新时代。
6月24日,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活动现场,杭州市领导为麦家、茅威涛、方益波、华芳、宋峰、雷鸣等六名关心支持西湖西溪保护工作的社会杰出人士颁发了“西湖西溪文化大使”证书。活动同时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加入保护西湖西溪、传播西湖西溪文化的行列。
文化与自然遗产是全民共享的社会资源,文化遗产事业离不开区域协同推进。在当天的活动中,长三角地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首批联盟成员: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良渚古城遗址、大运河—杭州段、大运河—扬州段、苏州古典园林、明清皇家陵寝—南京明孝陵、黄山、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代表在现场完成签约仪式。
“天下西湖三十六 ,天下西湖是一家”,中国有许多名湖共同拥有“西湖”这一个名字,她们共同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
现场,中国8家西湖景区代表来到杭州,连同杭州西湖西溪,一同为中国西湖保护汇聚能量,携手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北京昆明湖、宁波月湖、梅城西湖、徐州云龙湖、扬州瘦西湖、福州西湖、颍州西湖、昆明翠湖以及杭州西湖西溪9家西湖代表,共同完成汇聚天下西湖水的注水仪式。
6月24日启幕之后,西湖西溪景区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全面总结西湖西溪保护管理经验,探讨西湖西溪保护新思路,广泛传播西湖西溪文化。
全方位监测西湖世界遗产
当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从以抢救为主的被动式保护转向以预防为主的主动式保护,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是预防性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西湖申遗成功之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把监测工作作为预防性保护的根本手段,全方位开展西湖世界遗产的监测工作。
西湖建立了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系统集合了动态视频监控、气象因素监测、防汛抗灾监测、船舶GPS定位监测、交通视频监控、高清智能卡口监测、可视化调度监测等七大功能监测。
在西湖特色植物监测方面,通过对西湖遗产区特色植物开展深入调查,全面系统地了解特色植物分布状况;对重要区域以及典型特色植物资源设立监测样地,从保存状况、保护措施和生态环境这三个方面开展日常监测。
在遗产文物本体专项监测方面,六和塔、保俶塔等结构安全专项监测,“两堤三岛”“西湖十景”“14处文化史迹”都有专业监测及评估。
十年来,西湖在遗产保护和传播等方面与国内外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实现弘扬中华文化、讲好杭州故事、推动文明互学互鉴的目标。
西湖积极搭建文化传播交流平台,打造了“西湖文化特使”等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共同参与西湖保护和文化传播工作;举办“相约西湖”“原地旅行·走读杭州”等文化活动,依托杭州市“第二课堂”青少年主题教育等活动平台,推动世界遗产进校园、进社区,广泛传播西湖文化,凝聚世界遗产保护共识。
今天,城湖依旧相依,城湖相映生辉,在杭州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全力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窗口的征程中,西湖携手西溪,正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作者:记者 孙蒨 余夕雯 通讯员 斯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