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条林荫路改造后迎来第一个盛夏 宽街窄路均享连续阴凉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1-06-17 13:26:51
分享到:
  • 收藏

炎炎夏日,能在家门口欣赏一方绿意,于行路中邂逅几丝清凉,是人们生活中的小幸福,也是城市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核心区林荫道路建设工作,无论是年初亮相的鼓楼西大街,还是正在进行紧张绿化收尾工作的东四南、东四北大街,安大街,都正迎来它们的第一个盛夏。

补植连续乔木、提升绿化景观、拓宽人行步道、清理路面障碍……经过一系列提升改造,这些林荫道路的昔日滚滚车轮,被处处风景所取代。安宁从容之间,正是老城“慢下来”“静下来”的生动诠释。

多措并举

宽街窄路均享连续阴凉

“一径通幽凉夏至,日光星点叶隙间”。提到林荫步道,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如此场景。在今年初完成提升改造并正式亮相的鼓楼西大街,这几乎是当下时节的真实写照。道路两侧树木高耸、树冠如云,隔空几欲相连。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阳光从缝隙透到路面,晃动出片片细碎光亮……

负责提升改造工作的北京蓟城山水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冯保军介绍,鼓楼西大街全长1.7公里,原本乔木条件就很好,比较连贯,古树也特别多。然而,凸于路面的树根虽然漂亮,树池却容易积土,还常引得居民倾倒垃圾。“我们将黑色天然石材打成小颗粒,与胶拌在一起铺设在树根周围,与原有树池边缘找,更加方便通行,且利于透水。”

于2020年7月下旬开工的东四南、北大街提升改造项目,目前正进行着紧张收尾工作。由北新桥地铁站向南,道路两侧时而会看到一些较为细矮、用木条支撑的小树。东城区城管委环境建设科科长曹静介绍,这些都是补植的行道树国槐。“将长势不好的树木替换掉,或者在间距过大、缺失树木的位置补种,以形成连续林荫。”

与鼓楼西大街的“短而静”相比,东四南、北大街路边有公交车站,下方管线复杂。考虑到树木占地以及根系延伸,并非所有路侧位置都能补植树木。张自忠路地铁站东北角时,一段较为狭窄的人行道边就无法种植行道树,却并不觉得十分炙晒,奥秘即来自临街房屋门、窗上方安装的一些半圆形雨棚。“我们戏称它们为‘雨眉毛’,可以尽量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

鼓楼西大街和东四南、北大街宽度仅十余米,以往人们印象中,只有这样不太宽的道路才能通过树木“牵手”形成林荫效果。若是面对双向6车道、宽度达到40米的安大街,往往只能做好被“暴晒”的准备。

“等到树木长起来,这么宽的街面也能‘林荫’上啦!”安大街西城段相关负责人、蓟城山水项目经理黄晓盼指着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介绍,原本街中设置有白色护栏,如今均变为2-3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我们保持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变,机动车道数量不减,但从宽度上略略缩窄,腾出来的这条隔离带。”

烈日下,工人们正将大叶黄杨、月季补植在已经栽好的国槐周边,形成多层次景观。据悉总长3.5公里、共分9段的安大街西城段绿化隔离带,将在7月1日前全部完工。不久的将来,无论走路还是开车,于安大街通行都会有穿梭林中的美妙体验。

见缝插绿

立体小景令人会心一笑

除了头顶阴凉,漫步于便道,眼睛也要有美景可赏。提升改造过程中,处处巧思、细节满满的景观设计,为居民商户以及过往行人带来最直接的幸福感。

在鼓楼西大街,不少房屋的门前、墙边增添了小块绿地,有的仅两三方米。它们各自依形而建,竹子、玉兰等摇曳生姿、趣味盎然。

冯保军表示,鼓楼西大街总计拆违308处,利用得到的空地更新与增加了3000方米绿化景观。与人们想象不同,起初并非所有居民都希望自家门前有绿化。“比如担心经常浇水房子会潮,我们要反复沟通解释,把效果图给居民看,花池子做在房前四五公分位置,做好防水等等,最后大家都挺满意的。”

除了一步一景的小微绿地,全街还建起“樵楼更鼓”“榴花轻语”“竹韵暖阳”和“绿冠悠然”4处口袋公园。休憩间,人们尽可细赏这条800年斜街的古朴韵味。

在位于东四北大街126号的稻香村门前空地,此前栽下的爬藤植物已从两侧攀上特别设计搭建的廊架。待再茂盛一些,于廊架顶部合龙,即可收获一座绿色“拱门”。

“三分种、七分养,选择植被时,我们会比较注重各个季节都利于养护的,从色彩、层次上避免单一,让视线有很好的过渡,并充分发动居民和商户的认养。”曹静称,目前经设计单位测算,全街绿化覆盖面积已增加至1.84万方米,较之前增加了约7000方米,绿化覆盖率也从改造前的30.6%升至49.8%,提升了19.2个百分点。

一排竹子栽种于细长花箱内,其间点缀着四五个葫芦,被木栅栏映衬得古色古香,一旁有字云“葫芦虽小藏天下”;花草丛中,“飞”出亮闪闪的群鸽,就连栏杆上也落着几羽白鸽,绑着的鸽哨栩栩如生,此处有题“风吹哨响,群鸽飞舞”……记者注意到,东四北大街的临街房屋侧面,不乏此类与绿化共同搭建形成的立体小景,彰显浓郁本地特色。玩味细品间,令人会心一笑。

清车减杆

消除“拦路虎”通行更顺畅

事实上,无论树荫还是景观,都要以清除路面“拦路虎”,建设顺畅、舒适的通行环境为前提。

在冯保军印象中,鼓楼西大街整治前最令人挠头的就是车。高峰期沿线一度能停到400余辆,步道被占得满满当当,行人只能贴着台阶走在机动车道上。

走都没法走了,何谈“漫步”?多次调查研究后,西城区动员周边单位拿出部分共享车位,为118位符合条件的居民办理了优惠停车证。并宣布自2020年9月15日起,鼓楼西大街道路两侧全面禁止停放机动车。

车被清走,街区原本的安宁与悠然又回来了。项目组对整条街面做了梳理,增设多处无障碍设施。尤为细致的是,将原本遇到井盖便拐弯的盲道逐处修改,变为从井盖上直行,对残障人士更加友好。

此外,街面上的“拦路虎”还包括功能各异、随处安放的杆子、电箱等等。将它们归置清爽,是各街区在整治提升时都颇费心思的环节。

曹静回忆,原本的东四南北大街杆体林立,挤压便道空间,遮挡通行视野。改造中在满足行业标准、功能要求前提下,对杆件进行整合、撤并。各类可视杆体由原有的660根消减至268根,消减率达60%。

她指着一根新树立的综合杆介绍,其上不仅集纳了现有照明、监控探头、交通指示牌等,还在空间、承重、接口上打出很多富余,“将来上5G设施都是可以的。”若细心观察,自雍和宫向南,杆体颜色的灰度都被设计为由深向浅渐变,以和街边建筑物色调相搭配。

记者发现,综合杆下方,往往还“搭配”一个箱体,掩映在绿化隔离带中。“我们尽量把箱体往一块儿归,能藏的藏起来。”曹静表示,改造中所有箱体按“一箱一策”原则,以“小型化、隐藏化、景观化”为目标进行整合。原有707台箱体消隐至24台,消减率达97%。

提升改造中,不少路段的人行便道、非机动车道宽度都得到了增加,而大多是以压缩机动车道宽度来实现的。在黄晓盼看来,机动车道变窄,通行时就得小心翼翼,可能开起车就没那么舒服了,但会让行人、骑车人觉得特别舒服。“正符合核心区控规的理念,让城市慢下来、速度降下来、噪音小下来。”

(原标题:调查 | 多条林荫路改造后迎来第一个盛夏,可以去这些林荫路上蹭清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标签: 北京 林荫路 改造 盛夏 阴凉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