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睡眠令”发布后 学校会怎样安排作息时间?

  • 来源:北京日报
  • 2021-04-14 08:35:39
分享到:
  • 收藏

“睡眠令”能拯救孩子们的睡眠吗

教育部日颁布“睡眠令”,对中小学生就寝时间做出了明确要求,引发家长们极大关注。目前,新政进入落实阶段,学校会怎样安排作息时间?老师是否会给学生少留作业?家长要怎么督促孩子按时就寝?

问题1

孩子还需要早到校吗?

对于上学时间,很多家长十分纠结,一方面希望孩子早上能够多睡会儿,另一方面又担心老师提前上课耽误了学。教育部“睡眠令”发布后,学校是否会统筹安排作息时间,孩子还需要早到学校吗?

合理安排作息保障学生睡眠时间

北京四中璞瑅学校校长 丁岚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强健的体魄、愉快的情绪、良好的生活惯,都与充足的睡眠密切相关。大脑的海马区是学和记忆的关键区域,睡眠越充足的孩子,其大脑中与记忆和感情有关的海马区体积越大,大脑发育得越好。所以,充足的睡眠是孩子高效学、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

我们学校响应教育部要求,第一时间发放了《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就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作业统筹管理等内容告知家长,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共育,共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同时,在引导学生科学管理睡眠、促进学生科学作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合理安排学生一日作息。

从建校之初,学校招生就严格遵守就入学政策。目前,我们学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多住在学校周边的小区,步行到校大约5分钟至15分钟。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制定了分批上下学的作息方案。七至九年级学生早上7点30分入校,五六年级学生早上8点入校,一至四年级学生早上8点15分入校。七至九年级的第一节课从早上8点开始,一至六年级从早上8点20分开始。课间和午间,各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的原则,自主安排课间休息时间和内容,可以进行学生讲堂、午休、体育锻炼、体能操练、小组活动等等,保障学生休息时间,放松身心。放学也分批进行,并为学生创设高效的第二学时间,有需求的学生可在校学至下午5点30分。

为了不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我们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确保课堂质量,向课堂要效率,全面落实“减负提质”;优化作业的质量与时长,高年级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提升作业的有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作业统筹,若作业总量超时,班主任可以行使删减权。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尽量避免发生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学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布置线上完成、在线打卡等形式的作业,高年级除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的英语听口练外,学生做作业可以不使用手机。

此外,学校还探索睡眠管理课程,将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消除学生对睡眠问题认识不足、不重视的现象。最,学校已开始尝试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等途径,普及科学睡眠知识,提醒学生张弛有度地学,帮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对睡眠管理的认识。

问题2

老师能否少留点儿作业?

常有家长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导致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深夜,睡眠严重不足,第二天听课无精打采,有的孩子甚至在课堂上就睡着了。老师在这方面是否能改进一下,少留点儿作业行不行?

作业既要高效又要创新

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教师 赵毅虹

长期以来,社会上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呼声很高,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希望老师少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为一名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我认为,确实应该给学生布置适量且高效的作业,减少机械式刷题。同时,学生也需要提高听课效率,这样写起作业来才能得心应手,不至于耗费大量时间。

学校之所以留作业,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所以,有经验的老师留作业很注意把握“度”,不会光以量取胜,尤其像数学这种学科,仅靠死记硬背是不灵的,掌握思路和方法才是正道。通常,我每天给学生留的作业大约在40分钟之内能够完成,有的时候是几道大题,有的时候是1份卷子。假如学生有不会做的题,我甚至不希望他们用软件去搜题找答案,允许他们的作业“留白”,因为只要用心思考了,即使不会,第二天听老师讲解后也能很快弄懂。

我曾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过调研,就拿数学这门课来说,通常写得快的学生不到20分钟就能完成,写得慢的学生真能拖到第二天凌晨。分析一下,作业写到三更半夜是有很多原因的。有的学生学惯不好,喜欢一边玩一边写,拖拖拉拉;有的学生不喜欢家长给自己安排的学内容,故意拖延“磨洋工”,直到家长先睡了,再享受自己的自由时光;还有的学生是上课时走神不听讲,结果作业根本不会做,只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熬夜弥补。当然,也不排除当天作业确实多,比如,期中、期末考试前,各科老师都会下发复资料,作业量相对较大也是有的。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学校要求老师提高每堂课的授课效率,同时,不断创新作业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为此,除了布置传统形式的作业,我还会给学生布置说题作业。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把每个章节的学内容说出来,包括定义、公式、重点题等。通过用嘴讲、用手比划、用耳朵听、用笔画图,学生可以增加知识的留存率和理解度。学生不仅要面向老师说题,学生之间也要互相说题,互相纠错和评判。由于这种作业在校内就可完成,说得好的学生还可以赢得节假日免写作业的待遇,学生们一下课都争着抢着说题,班里的学氛围越发浓厚了。

总而言之,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必须提高学效率。实现这个目标,既需要老师多留“有价值的作业”,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学惯、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养成自律的意志品格。

问题3

家庭如何保证

孩子就寝时间?

一些家长反映,自己也想让孩子早睡觉,可孩子却不领情,还嫌自己唠叨。对此,这些家长很无奈,不知怎样才能让孩子早点儿睡觉。

和孩子一起找出影响睡眠的原因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副校长 赵志勤

教育部“睡眠令”对中小学生就寝时间做出了明确要求:小学生一般不晚于21点20分,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点,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点。要真正落实并保障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家校合作必不可少。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给家长们提些建议。

第一,家长可以通过谈心交流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客观综合分析造成睡眠时间不足的原因。比如,是作业量真的大还是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低、是孩子有拖沓的惯还是自身知识点掌握不牢固、是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干扰还是作业本身难度大,等等。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学生活惯不同,学业水差异客观存在,影响睡眠的因素必然不同。家长和孩子要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找到问题所在,然后想出解决办法。

第二,引导孩子合理规划学时间。孩子应每天用记事本抄写作业目录,整体规划,合理安排先后顺序,预估时间。建议先做最紧要的内容,如理科类需要大量思考的难题放在最清醒、精力最旺盛的时段,有助于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果预估时间与实际完成时间差异较大,应及时分析原因,调整方法。限时完成作业,是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条件,也是时积累考试经验的关键。

第三,用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孩子做作业时,家长不要频繁催促,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可以检查孩子需要背诵的内容,倾听孩子对试题的分析,与孩子共同探讨社会热点或生活问题,协商解决开放试题等。父母的言行和惯对孩子影响很大,想让孩子按时睡觉,父母也要做到按时睡觉。如果父母不能早睡,也要在孩子就寝前停止所有噪声大的活动,最好不要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听广播等,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休息氛围。

第四,不给孩子过多课外负担。家长要和孩子约定好需要遵守的规则,包括作息时间、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等,即使在节假日也不要轻易打破规则,慢慢就会形成规律作息。就寝前,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喝点儿牛奶等,保证营养,提高睡眠质量,不要唠叨说教。尽量不增加孩子课外学业负担,如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兴趣班等,避免孩子放学或节假日都在辅导班度过,形成校内校外双重压力。即使培优补差,也要有选择地适度提高或补漏,要注重质量而不是片面追求数量。

睡眠情况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业水,关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家校应坚持生命健康至上的理念,合理合力保障孩子睡眠,让孩子在精力充沛心情愉悦的状态下,健康快乐成长成才。

问题4

孩子睡不着怎么办?

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就寝时间并不晚,但躺在床上半天睡不着,该如何是好?

快乐运动助力孩子好睡眠

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体育教师 张军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来说,睡眠无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会更大。研究表明,除遗传外,在环境因素中,睡眠对孩子身高的影响居于首位,睡眠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免疫力等等。其实,拥有好睡眠离不开体育运动。

首先,体育运动能产生内啡肽,有益于助眠。其次,规律运动可以调节生物周期节律,也就是所谓的生物钟,这种影响与光线对睡眠的影响一样强烈。第三,运动会增加体温,睡前做一些如散步之类的轻微运动,可以促进体温升高,身体微微出汗,停止以后体温开始下降,睡眠前再洗个热水澡,人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第四,定期运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有助于缓解压力,减少梦中惊醒,减轻失眠症状。第五,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疲劳感,加快入睡时间,并加深睡眠深度。

每年寒暑假期间,不少孩子会养成晚睡晚起的惯,但开学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大多能在正常时间就寝,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与学校开展的跳绳、球类、跑步、轮滑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中穿插快乐运动,全情投入,尽情释放,运动心率基本能达到每分钟120次至150次,不仅锻炼了身体,放松了心情,缓解了压力,也促进了睡眠。所以,在节假日期间,家长也应该督促孩子进行适当运动,除特殊情况外,每天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对于提升睡眠质量非常有帮助。

专家观点

孩子睡眠背后是教育系统工程

北京教科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刘熙

面对升学考试的硬压力,部分学校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校外培训成风,中小学生睡眠成为可以牺牲的软问题,多年难以有效解决,以至于受到中央重视,国家出台文件进行专项治理。教育部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强重视、保时间、防干扰、提质量、重监测督导”等方面提出七项措施,体现了综合施策的精神。中小学生睡眠看似是一个简单问题,其实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只有政府、学校、家庭、学生及社会多方主体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才能自觉、有效落实《通知》各项措施。

要有科学的睡眠观。睡眠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它可以让我们休息,让身体茁壮成长,可增强人的免疫功能,是恢复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上海交大医学院江帆团队研究显示,对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睡眠剥夺、生物节律紊乱不仅会引起短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下降等后果,长期来看更可能损害儿童脑功能,导致青少年抑郁、焦虑、注意力缺陷、行为冲动等情绪行为问题,显著增加肥胖等代谢疾病风险,损害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

要有科学的教育评价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已经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学生肥胖率”“学生视力不良率”纳入指标体系,睡眠质量与这几项指标息息相关,有必要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

要有科学的育人观。学业过重挤压睡眠时间,这与部分学校教师与家长的育人观有关系。应试教育观念盛行,通过“刷题”反复演练,以期在考场中获取高分。即使学校教师主动减负,家长也会报各种校外培训班,主动增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二十一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国家和公民个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和家庭的育人观也应该改变,不应当耗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来赢取考场上的分数,而应当提高课堂效率,家校协同,因材施教,个化培养,以必要和有针对为原则布置作业数量和内容,让每个学生能健康成长。

要有科学的学方法。学生的主业是学,科学的学方法有助于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业。会学的学生,往往能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然而在实践中,老师忙于教授知识,家长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学方法,面对各门功课疲于应付,不能统筹安排时间和劳逸结合,自然而然就陷入恶循环。有效学是一门学问,需要深刻理解脑科学和心理学。我们要向教师、家长和学生传授学的科学,掌握正确的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减少学焦虑,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睡眠质量。

当然,除了提高认识外,有效解决中小学生睡眠问题,还需要动用技术手段和建立问责机制。首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每日22点到次日8点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其次,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于违反规定的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和网络台要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标签: 睡眠令 学校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