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会射击射箭比赛场地枪械管理员的“变与不变”

  • 来源:新华网
  • 2021-03-31 16:19:42
分享到:
  • 收藏

“一个、两个……”赵西长坐在枪械库里,数着队员留下的金属枪牌以核对枪支出库的数量,这是他半个月前的工作场景。如今,在宽敞明亮的值班室里,他只需盯着队员们一一完成扫码,枪支的出入信息就自动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日前,陕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搬入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常宁生态体育训练比赛基地,这里将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射击、射箭和飞碟的比赛场地。参加工作41年来,赵西长换过很多岗位,唯独此次工作环境变化最大。可不变的,是这项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

射击是中国体育多年来的奥运首金制造者与夺金大户,也因为这项运动的特殊而带着些许“神秘感”。相比赛场上的射击运动员,养“兵”千日的枪械管理员就更如同“隐秘守护者”,不仅助神枪手赢在一朝,更保障着社会的稳定。

这个工作几乎是24小时无休的。陕西是射击运动强省,培养出过郭文珺、武柳希等名将,以往有陕西省射击队外出比赛,在凌晨三四点钟返回是家常便饭。但管理员们无论多晚都会守候,在认真检查完所有枪械并归置整齐、记录完毕后才最后离开,给自己、也给运动员和教练员安心。

“好记是干这项工作的基本素质。”赵西长说,他现在基本上看到枪就能知道主人是谁。“就像运动员认靶心一样精准。”

好记之外,“烂笔头”也是早已熟稔的技能。即使搬至新址,赵西长还把很多过去的记录本带着,里面写着每天具体到分钟的人员、枪支出入时间。

“现在我们通过扫枪支上和运动员身上的二维码,两者对应后才会放人进枪弹库。”赵西长说,尽管“无纸化”的操作简便易行,但他们依然会像过去一样,无论队员夜训到多晚,都等到最后一把枪入库核对后才离开。

日里,基于枪弹分离管理的原则,陕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以两人为一组,分别在枪械库和弹药库工作。一旦出现需要临时顶班的情况,日里负责靶场管理和设备保障维修的中心竞训科工作人员王科就成了第一人选。

在此次搬迁之前,王科在旧宿舍一住就是20年。由于很难离开工作岗位,他在20多方米的屋里种上了花、养上了鱼,生机盎然的环境,与电视屏幕里戒备森严的监控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已经搬进新基地的王科又给宿舍添置了不少绿植。虽然工作依旧繁忙,但以前基本都要靠人力来解决的安保工作,如今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系统里。

“我在基地正式投用之前就来过几次。从我的经验来讲,这里无论是对枪支还是人员的进出管理都更加流畅、规范,做到了人防和技防的统一。”他说。

目前,陕西省射击队的队员已在常宁基地展开日常训练,工作人员也是一样与场地展开磨合与调试,在大赛举办之前为新基地的运转“查漏补缺”。

被提前派来熟悉情况的中心工作人员韩智来新基地工作已有半年,几乎是对这里各方面技术系统最熟悉的人。他向记者演示了枪弹库繁琐到甚至有些苛刻的开门程序之后,坦言现在的运动员想要在这里拿到枪,光是人脸识别就需要好几道。

“这些操作程序之所以复杂,是提高了管理的规范,从而降低了人为因素对于枪支安全的影响。”他说,工作人员的麻烦,换来的是赛事时运动员的方便。

在总建筑面积约8万方米的基地里,独立于其他建筑物的枪弹库就占到了2400方米。与此前的保管库相比,新基地保管区域的智能防卫系统更加丰富,全天候守护着枪械、弹药的安全。

“智慧、绿色、文化,这是常宁基地的三大理念。但我还想要加上一条——安全。”陕西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文辉告诉记者,常宁基地的建成,不仅是对陕西射击射箭运动发展的推动,其先进的系统与技术也将更好保障枪支的出入安全。

“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人的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高文辉说,相对于在赛场上争金夺银的射击运动员,枪械管理员们在幕后默默奉献与坚守,不愧为冠军背后的“隐形守护者”。新华社西安3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郑昕、李一博

标签: 射击射箭 枪械管理员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