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人才工程 聚焦远海“深蓝”
- 来源:科技日报
- 2021-03-26 16:16:11
- 收藏
2021年新年伊始,海军军医大学党委启动转隶海军后的首个人才工程——“深海”人才工程,整合精锐力量、凝练学科优势,聚焦远海“深蓝”,一举打破了各自为政搞科研的局面。
春节过后,喜讯传来:海军军医大学新增1个学科进入ESI(基本学科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学科,入选学科总数居全军首位。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2017年7月,这所军医大学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转隶海军,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然而,在转型发展的起步阶段,种种忧思也随之而来:该校部分学科在业内排名榜上停滞不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也减少了近1/3,甚至有的知名专家也被民营医院挖走了……
短短几年光景,这所军校何以涅槃重生?改革强军征途中,他们又是如何坚守初心的?近日,记者走进海军军医大学,探寻背后的秘密。
整合优势,打造“三航两海”计划
“虽然我的身上没穿着深蓝色军装,但是我的名字列入了‘深蓝’人才工程,激励我早日研发出长远航便携式消化内镜,为人民海军转型‘深蓝’贡献力量!”2月上旬,在海军军医大学人才建设工作会议上,该校第一附属医院聘用制人员、副主任医师黄浩杰与院士专家一同登台发言。他真挚的事业追求、严谨的学术规划,博得了全场如雷般的掌声。
“身份是聘用,入职被重用”,黄浩杰的成长成才之路,折射出这所军校的人才建设之力。
黄浩杰来到海军军医大学之际,正值改革之时。人才存量不足、人才保留困难、人才活力下降等新情况新问题凸显。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变了,大学承担的使命任务变了,学科人才的格局也变了……”校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要迈出校门看大学、站在全国看大学、放眼世界看大学!”
深入江南大学专项调研,给了这所军医大学领导很多启发:虽然江南大学面临人才流失的冲击,但是其食品工程专业却在全国排名领先,现拥有的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该领域顶尖专家,支撑起了体系完备的学科群。
返校后,调研组立即整理出一份报告,并召集院士专家进行座谈研讨。一系列大家心中十分敏感的问题,被摆上台面集中剖析、研究对策。
这样的院士专家恳谈会,一连召开了9场,场场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2021年新年伊始,该校党委启动转隶海军后的首个人才工程——“深蓝”人才工程。这一人才工程可概括为“三航两海”计划:即“启航”“远航”“领航”人才培养计划、“强海”创新团队计划和“聚海”人才引进计划。
加入海军之初,该校科研方向相对分散。如何整合精锐力量、凝练学科优势,聚焦远海“深蓝”,曾是一道久攻不下的难题。“深蓝”人才工程的实施,一举打破了各自为政搞科研的局面。
“深蓝”人才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高福介绍,他们新组建的“强海”创新团队整合了放射医学、航海医学、病原生物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和2个军队“双重”学科,集聚了戚中田、曹广文、蔡建明、侯立军等7名顶级专家,组成专攻海洋军事医学的拳头力量。团队将瞄准海上核化生(核辐射、化学、生物)快速侦检难题,研发多种海上核化生医学救援装备,填补军队空白。
锻造人才,瞄准新时代使命任务
“请问,你这项关于新冠病毒临床研究的病理机制在哪里?”“请问,你牵头研发的这种新型止血绷带能用于海战伤救治吗?”前不久的“深蓝”人才工程评审中,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李兆申等评委的“犀利”发问,一些饶有名气的中青年专家也不禁紧张,直言评审“苛刻”。
两位院士表示,评选出的领航人才,将在“十四五”期间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为此一定要严把人才选拔的入口关。
而对于拔尖人才,该校党委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扶持办法。2020年10月,该校拔尖人才遴选出炉,其中不乏曾在抗疫一线担纲攻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的高水平专家。该校按照扶持办法为每名拔尖人才聘请2位本研究领域的带教导师,包括陈薇院士、马伟明院士等一大批军地知名院士均在带教导师之列。
著名热带传染病学专家、该校海医系教授潘卫庆是国内寄生虫病学的领军人物,他40多年来不怕苦脏累、与各种寄生虫“亲密接触”,事迹感人。为让他专心科研,该校党委经考虑后为他“卸”去教研室主任职务。轻装上阵的潘卫庆一心埋头科研,在国际上率先发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调控的新机制。
一言以蔽之,锻造人才、选拔人才,瞄准的就是能否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不久前,该校援缅抗疫专家组组长白冲教授晋升为专业技术三级,光荣卸任该校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由援鄂抗疫任务中荣立二等功的董宇超教授接任。
1月18日,该校第九批援柬军医专家组被柬埔寨国防部授予“和平骑士勋章”,5天后新一批援柬专家组接续出征。
春节前后,该校任务官兵分批奔赴任务一线,扎进座座岛礁,远航茫茫大洋,在万家团圆之时屡屡上演“最美逆行”。
在任务一线的一场又一场“硬仗”中,不少中青年专家摔打锤炼、迅速成长,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独当一面的拔尖人才。
记者了解到,该校新年度遴选出的“三航”人才中,60%以上参加过援鄂抗疫、和谐使命、亚丁湾护航、海外援建等多样化军事任务。
任人唯贤,营造干事业的良好氛围
新年伊始,这所军医大学宣布转隶海军后的第一批科室主任名单公布。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有29位文职人员和聘用制人员走马上任科室主任。
“不看身份看业绩,不拘一格用人才。”这种思路引领着该校的选人用人之风。
“原本为了就业,如今干成事业”,文职人员、青年肝病专家刘辉,不仅在与众多军人专家的竞聘中成功胜出,被任命为该校第三附属医院肝外三科主任,还成功入选“深蓝”人才工程的“领航”人才计划。入职以来,他在吴孟超院士的带教下完成手术3000余例,获得了2015年上海市表彰卫生系统青年人才的“银蛇奖”。他主持的“腹部战创伤关键救治技术”,被军委科技委列入2020年度重点基础专项课题。
刘辉坦言,大学对文职人员与现役军人的培养和提拔一视同仁,在这里扎根事业让他倍感舒心。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在该校新年度人才建设工作会议上,该校党委提出要坚决打通“现役与非现役、生长与引进、在编与非编”的惯性链路,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轮流坐庄”的用人习气,令台下的军人、文职、聘用制等500多名各类骨干人才掌声如潮、久久不息。
浑厚的校园文化、辈出的名师大家,也成为引才励才的两块“磁石”。
去年以来,该校大力宣传模范医学专家吴孟超院士的大爱情怀和感人事迹,在军内外掀起广泛反响。肝脏外科专家沈锋、胆道外科专家姜小清均表示,吴孟超院士的多年教诲,对他们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追求影响深远,他们谁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团队和平台。
在该校第二附属医院新春茶话会上,入选“强海”创新团队的骨科教授周许辉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1979年第六次大裁军之际,本院骨科军医吕士才隐瞒了身患癌症的病情,主动请缨带队赴边境战地救治了800多名伤员,终因劳累导致病情恶化而逝世,被中央军委追授“模范军医”荣誉称号。
“当年模范军医的手术刀,如今我们也要模范接过来。”周许辉满怀感慨地对他的团队成员们说,这份使命不能忘、这份事业不能丢!
标签: “深海”人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