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 集群优势逐步显现 世界热闻
- 来源:岳阳日报
- 2023-03-22 11:00:23
- 收藏
岳阳日报记者 方 璐 通讯员 谢 建
春回大地,汨罗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在汨罗市2023年第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暨新项目签约仪式上,共34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签约或开工,总金额达183.82亿元。其中,最为“抢镜”的是,以氟瑞矿业、恒业锂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项目签约落地,以及顺华锂业、龙智三期、福缘二期等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这意味着汨罗高新区新能源产业规模正加速扩大,新能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集群优势逐步显现。
布局锂电池回收利用
(相关资料图)
打造市场蓝海
近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碳排放要求不断提高,新能源产业链高景气一度持续。作为电动汽车、手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锂电池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长,锂电池行业向好趋势已然确立。无论是生产锂电池所需的材料,还是锂电池回收再利用,汨罗高新区这些新签约开工的项目,作为新能源产业链上游产业,都着眼于为新能源产品提供原材料。氟瑞矿业锂电池及含锂物料再生综合利用项目由湖南氟瑞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5亿元,一期主要建设内容是年处理5000吨含锂物料及30000吨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综合利用,三期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预计年税收2亿元。“近年来,我们深度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链,逐渐形成涵盖上游矿产资源、中游锂电池材料、下游锂电池回收的锂电新能源材料板块。”谈及为何选择汨罗投资兴业,氟瑞矿业主要负责人毫不掩饰地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实施,汨罗必将形成实力强劲的新兴产业集群,也将为我们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顺华锂业15万吨/年退役动力锂电池及含锂物料再生处理利用工程二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内容主要为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包的智能拆解,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年税收3.5亿元。“签约即开工!”顺华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游锂电池回收处理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他们非常看好这个项目。“既有效减排,又能缓解电池原材料紧缺难题,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汨罗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园区布局锂电回收领域,致力打造新能源领域循环经济的市场蓝海。
深耕新能源配套产业
产销两旺
抢生产、抓建设、拓市场……在汨罗高新区,新能源配套产业项目早已投入到紧张建设中。在福缘一期项目生产车间,100多名技术工人在130多套生产设备前娴熟操作,一块块石墨块原料经过切割、铣、镗等精深加工流程后成为锂电池负极材料演练器具——石墨坩埚和箱式炉。“今年开年来,生产订单呈现爆满状态,一个月产值超过4000万元。”福缘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产销两旺,将紧紧依靠新能源板块,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满足更多客户的更多需求,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热火朝天的生产相得益彰的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在汨罗2023年第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暨新项目签约仪式上,福缘二期年产10万吨锂电池负极基础材料制造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内容为建设10万吨锂电池负极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将石油焦和废旧石墨循环再利用,加工成福缘一期生产所需的石墨原材料,一期、二期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税收1亿元。站在新能源发展“风口”,龙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样紧紧抓住窗口期。龙智三期年产2万吨锂电池电解铜箔项目也在此次仪式上签约落地,总投资11亿元,项目主打5G高频高速PCB电解铜箔等高品质标箔及锂电铜箔,重点为全国各汽车行业、手机生产厂家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预计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5000万元。
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穿针引线
掘金未来
去年6月,在汨罗市2022年第二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竣工、新项目签约暨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全国试点(汨罗)项目开工仪式上,一批光伏、锂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内项目首次在汨罗集中落地。从“小步快走”到“蹄疾步稳”,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蹚出一条可行的路子”,在新能源领域,汨罗高新区不断尝试。今年以来,汨罗市委市政府、汨罗高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原有产业基础,新规划1平方公里用地,继续布局实施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锂电池原材料生产、储能等一批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一个项目撬动一条产业链,一条产业链催生一个产业集群。从废旧锂电池回收、拆解、破碎到负极材料配套加工,汨罗此次签约新能源产业链项目5个,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共161亿元,税收近7亿元。“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汨罗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汨罗高新区负责人介绍,目前汨罗市新能源产业已开工和签约企业共有36家,2022年产值超过10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00余亿元。依托氟瑞矿业、顺华锂业、恒业锂业、宁德希铖、龙智科技等优势企业,汨罗将围绕锂电池回收再利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氢能产业等领域,持续扩大新能源产业影响力,引转并举、加快转型,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穿针引线,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