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即时看!茶陵县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 来源:株洲日报
- 2022-08-11 08:53:42
- 收藏
建好“冷”设施 催“热”农产业
茶陵县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资料图】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洲平
通讯员/陈红荣 林则梁
眼下正是黄桃、柰李、葡萄等水果采摘季节。近日,记者来到茶陵农村,发现不少乡村建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自2020年启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以来,茶陵县确定了果蔬、食用菌、红薯、茶叶、中药材等五大类170个项目实施主体,建设规模达20万立方米,冷藏能力达6万吨,有效补齐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农产品消费“双升级”。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是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的重要抓手,是贯通‘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桥梁。”茶陵县委书记邓元连感慨地说,该县不断提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质效,实现了冷货热销,优质优价,拓展了增收渠道,促进了品牌提升,助推了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保障。
●减损保收,“保”出一片产业集群
8月6日,走在界首镇上联村主村道上,两旁农田里连片的白色大棚格外抢眼,在大棚旁不时能看到一座座白墙蓝顶小屋子,这是该村建在田间地头的冷藏保鲜室。
刚从大棚里查看完新播种的食用菌种,上联村党总支书记、兴农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陈晚朱又急匆匆地检查冷藏保鲜室设备运转情况。
界首镇作为株洲市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食用菌,2007年至2008年,界首镇食用菌产业首次迎来高潮,各类大小企业、合作社多达400余家。但好景不长,由于当时保鲜技术不成熟,菌农亏损严重,到2017年该镇仅50多位种植大户还在坚守食用菌产业。
“当时的小型冷库容量不够,食用菌必须当天采摘当天销售,容量有限的冷库要腾出来用于存放第二天采摘的食用菌。”陈晚朱回忆,“时间赶着、货量压着,价格自然上不去,种植户没有赚到钱,有人干脆不种了,外出务工。”
2020年,抓住茶陵县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契机,界首镇为食用菌种植户积极争取项目。如今,界首镇田间地头矗立着大小冷库52座,食用菌从采摘到进库只需3小时,腐坏率大幅降低不说,错峰销售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使得食用菌销售价格每斤比以前提高了0.5元至2元。
靠着冷藏保鲜项目,界首镇食用菌产业再次迎来发展高潮。如今,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界首镇的龙头产业之一,食用菌生产规模占全县70%,食用菌对外销售占全县80%,是湖南省重要的菌菇生产基地。
食用菌产业集群的壮大不是个案。依托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茶陵县严塘镇蔬菜产业、茶叶产业,枣市镇水果产业,腰潞镇油茶产业等农业产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
●提质增效,“增”出一堆畅销品牌
盛夏时节,走进严塘镇杨塘村,放眼望去,漫山青翠的茶树仿佛给夏日送来一抹清凉。沿着通往茶山的主道前行,在半山腰平整的空地上,一座冷库矗立在这里。
湖南龙灿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蔡锦然打开冷库,随便从摆放在冷库里的锡箔袋中,取出一勺茶叶冲泡,不一会儿嫩绿的叶片就悬浮在茶水中。“我们绿茶好看更好喝,其中一个重要秘诀就在于冷藏保鲜。”蔡锦然透露,借助冷库,这里生产的春茶品质得到保障,茶叶泡出来不会变黄,口感也清爽。
目前,茶陵县的茶叶种植规模达15.65万亩。随着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茶叶品质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三湘红”“四水绿”“洣江翠芽”“洣江碧螺春”等茶叶品牌声名鹊起,被人称赞。
对不少茶陵果农来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对农产品提质增效功能更加明显。
在湖口镇梅林村,绿葡萄、紫葡萄挂满枝头,果农们将新采摘的葡萄放进田间的三座冷库,冷藏一天后再品尝,口感冰爽清甜,畅销湘赣边;洣江街道渡里村的火龙果基地进入采摘期,一颗颗刚摘下的火龙果被放进冷库不久,就被周边居民抢购大半;茶陵县生态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贺跃新对今年销售充满信心,因为冷库不仅能解决中秋脆枣开裂难题,更让枣子更脆更甜。
依托项目,提升品牌。茶陵县利用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提高农产品口碑和销路,助力农产品品牌创建,已有“茶陵大蒜”“茶陵红茶”“茶陵黄牛”“茶陵白芷”“茶陵风干鹅”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5个,“湘赣红”“茶陵红茶”“茶陵脐橙”“茶祖犀耕”等区域公共品牌8个,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53个。
●补链延链,“延”出一条强农之路
7月29日,在湖南万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樟集团)新投入使用的冷链仓储分拣中心里,刚从基地采摘回来的黄桃经过工人分拣、分级、打包,一部分直接装车运往长沙红星农产品批发中心,一部分被工人送进冷库保鲜。
虽然室外温度将近40℃,但冷链仓储分拣中心却非常凉爽,这不仅给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也为黄桃的保鲜提供了保障。
“今年公司黄桃产量突破了150万公斤,预计20多天可以完成采摘,每天有超过7.5万公斤的黄桃走向市场,有了保鲜储存设施,黄桃销售信心更足了。”万樟集团董事长刘祖治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和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黄桃全部由其代销,不愁销路。
如万樟集团一样,通过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打通了产销链条的农业企业在茶陵并不少见。
生姜、紫皮大蒜、白芷,被誉为“茶陵三宝”。今年,“茶陵三宝”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以往,当地加工企业只在收获季生产伏蒜、盐姜、腌菜等制品。“现在有了保鲜库,原料储存时间大幅延长,腌制的蒜和姜即使在夏天也不怕,生产、加工和销售有了更多保障,产能大幅提高。”茶陵县君兰大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懂哲说。
近年来,茶陵县还在农产品出村“最后一公里”上下功夫,实现多元化、多渠道销售,延伸产业链。该县不断加大县内电商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依托冷藏保鲜设施,通过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形式,借助“832”平台,形成了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储一体的营销机制。截至2021年,该县电子商务从业人数过万,通过电商、微商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年交易额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