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安居乐业新生活——溆浦县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见闻_观速讯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3-02-28 10:08:17
分享到:
  • 收藏

陈小勇  彭丽丽  肖 然


【资料图】

安居是幸福的起点,安居才能乐业。

溆浦县,曾是怀化市贫困人口最多的县。为帮助群众走出“养不活一方人的水土”,“十三五”期间,该县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5236户20806人。

“现在住房宽敞亮堂,小区环境优美,生活别提多舒适。”在溆浦县桥江镇黄潭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谈变化,一张张笑脸如同花朵般绽放。

集中安置点周边,文化休闲广场、医务室、学校、帮扶车间、超市等配套俱全,让搬迁群众感受到搬迁的“甜头”。

“搬出来仅仅是第一步,稳得住、能就业、逐步致富才是目的。”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常抓不懈。县委书记郑湘经常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廉喜多次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点对点精心指导。

严格落实责任,明确联乡县领导、32个成员单位及各乡镇目标任务,正视问题、找准差距、精准施策,推动后续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工作出色,溆浦县获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日常管理:“随时能找到人,事情很快有着落”

搬出容易,稳住不易。如何让搬迁群众能在新的家园真正安居、乐居?对此,该县从后续管理服务入手,积极探索“一站两委四会”(即:群众工作站,支部委员会、业主管理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经济发展互助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志愿者协会)党建模式,不断加强社区党建和管理服务创新。

来到三江镇西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搬迁户刘继生热情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坐坐。新家的客厅宽敞明亮,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我在这里住了几年,特别舒心,有什么事情和困难,随时能找到人,事情很快有着落。”话语间流露出他对搬迁后的生活很满意。

三江镇西湖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是该县最大的一个集中安置点,共有190户740人,该镇在安置点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并引导群众成立了管理委员会。

“我们工作站24小时不打烊,随叫随到,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三江镇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主任杨陆铖介绍,安置点工作站人员主要由镇联席办、村支“两委”和安置点管委会人员组成,管理安置点的环境卫生、组织活动、受理诉求、困难解决、矛盾调解等事务,工作站已成党委和政府连接搬迁群众的纽带。

淘金坪乡双江潭安置点搬迁户70多岁高龄的舒利林,不小心把窗户玻璃打破了。儿女不在家,天气转冷,心急如焚。安置点工作站站长戴兰青闻讯后,骑着摩托车到集市帮他买来玻璃并安装好,让他备感温暖,一个劲地夸安置点的服务好,遇事有人管。

目前,全县99个安置点实现群众工作站全覆盖, 并组建了29个党组织,设立党员中心户35户,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7名、政策宣传员25名、卫生保洁员164名、文明倡导员99名、矛盾调解员99名、民情联络员99名,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业主管理委员会为主体、群众互助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

产业发展:“既有可观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

产业发展是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基础,更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

“稳定脱贫,步入小康,产业发展是关键。”郑湘说,溆浦立足本县实际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着力解决搬迁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真正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溆浦县大力实施“一区一特色、一区一主业”, 坚持将搬迁安置和后续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产业帮扶,让搬迁群众与农民合作社或企业的利益联结,使两者“联姻”,让搬迁群众成为“股东”,获得收益分红。

走进北斗溪镇宝山村金香高山云雾绿茶专业合作社茶园里,当地搬迁户正在茶园里除草管护。据了解,该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的帮扶形式,将宝山村32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户136人全部入股专业合作社。

“既有可观的收入,又能照顾家庭,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搬迁户张菊香开心地对我们说,以前每年靠做农活年收入不足千元,生活一直拮据。现在她入股合作社后,还在合作社从事销售工作,工资加上分红收入,在家门口每月收入最低可达3000余元。

据悉,该县5236户易地搬迁户实现产业奖补全覆盖,搬迁群众持续享受产业分红。截至目前,享受产业帮扶政策资金共5184.94万元,人均受益2492元;“四跟四走”项目累计分红771.23万元,人均370元。

就业帮扶:“农时可种地,闲时可务工”

就业是安居的关键。如何促进搬迁群众有就业稳收入?溆浦县打出了帮扶车间、就业培训、劳务对接、公益性岗位兜底等系列“组合拳”。

开展“送训上门”,进一步加大对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卢峰镇艾家冲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500多名搬迁群众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通过有关部门推荐,80%劳动力在该县红花园工业园、秋风农业合作社、嘉菲农业合作社等实现就近就业。近3年来,溆浦县培训易地搬迁户脱贫劳动力3257人次,帮助未就业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已就业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千方百计促进转移就业。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6个地区新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联合举办“春风行动”巡回招聘,引导56名搬迁户劳动力转移就业。

实施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2022年,已开发公益性岗位2280个,其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369个。

引导企业在安置点附近建设“帮扶车间”。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成熟一家,认定一家”原则,突出园区企业和农业产业支撑,通过园区企业孵化、社会资本自建等方式,大力推进就业帮扶车间建设,帮助搬迁安置区脱贫劳动力及其他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后续稳定就业增收。

在葛竹坪镇横路村帮扶车间,工人正在忙着开展茶油加工。“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而且家务农活两不误,以前想都不敢想。”搬迁户向易荣说,去年他在帮扶车间务工收入2万多元。

溆浦县加大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使易地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农时可种地、闲时可务工”成为常态。

公共服务:“生活非常方便,与城里人比没有两样”

水东镇绿化社区江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方圆500米以内超市、医院、学校、汽车站应有尽有。搬迁户刘群英说:“现在生活非常方便,与城里人比没有两样。”

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如何,不能只看一栋栋新民居这些“面子”,还得看与搬迁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里子”。

溆浦县不断延伸公共服务措施,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用心用情做好搬迁群众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在各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推进以基层党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文化服务为重点的“四个体系”建设,让搬迁群众享受道路、供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目前,全县99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完成了给排水、电力供应、道路硬化、绿化、路灯亮化、垃圾收集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在91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了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房和红白喜事硬化场地。

推动服务下沉,积极开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劳动就业、交通出行等民生服务,保证了安置地群众享有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最让群众称道的是,给安置点搬迁群众分配了菜地。按照人均不超过5平方米,户均不超过20平方米的标准,在安置点周边建立“微菜园”97.5亩,既满足了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又留住了他们满满的乡愁。

搬出新天地,走上振兴路。徜徉在溆水大地,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一片片生机盎然的产业发展区,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共同谱写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篇章!

标签: 搬出安居乐业新生活——溆浦县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见闻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

breaks up(breaks)
生活 2023/02/25
施工缝是什么
生活 202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