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资讯!桂花村里幸福多——临澧县桂花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实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2-10-09 09:58:14
- 收藏
修整后的桂花村鸣锣堰黄花鱼养殖基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刘蓉 摄
卓 萌
(相关资料图)
金秋时节,走进临澧县桂花村,鸡飞鱼跃,稻谷金黄,青蒿采收,处处是一片收获的景象;过去污水横流的山窝窝,摇身一变成为居民的幸福屋场,曾经的人民坝上,修路架桥热火朝天……
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脱贫群体和监测群体众多的省级重点帮扶村,在短短一年多时间,不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还让乡村蝶变,让村民收获满满幸福,原因何在?
桂花村党总支书记徐敏看着村里一天天变样,心里着实高兴。他感慨地说:“去年5月,我们村里迎来常德市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4名驻村干部担当实干,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支两委一道,出谋划策、选准产业、办好实事。是他们,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推进了桂花村的蝶变,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创新思维,“金点子”为村民搭起致富之桥
“咕咕咕咕……”动作麻利的马红兰拿着吃食一唤,30多只鸡就凑了过来,围着她“咯咯咯”地叫。
见有人到来,马红兰放下手里的活,打开话匣子:“这都是工作队发放的鸡苗,土鸡蛋全部卖完了。鸡也不愁销,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回购,帮我们增加收入。”
马红兰和她的丈夫张显卫身患癌症,丧失了劳动能力,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和一位近90高龄的老人。2021年9月,马红兰和她的丈夫被纳入了监测户,驻村工作队不仅为他们争取到包括台湾爱心企业家在内的社会力量支持,还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增收。
马红兰所说的桂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是2021年9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着手运营的。工作队自己设计包装,为村民自产的农产品穿上新衣,再进行销售。仅在去年,就完成销售额近20万元,不仅增加村民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农户拖货上街卖是个人行为,通过经济合作社销售则是市场行为,有了集体经济合作社这个平台,农产品销售就能够开具正式发票,方便客户大批量采购,建立长期供应关系,这就是真正的‘金点子’。”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人物、望城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罗海明,说起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后带来的改变,滔滔不绝。
今年7月27日,涔澹实业有限公司与桂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首批采购的农产品包括5000公斤优质稻、500斤菜籽油、土鸡蛋、农家菜、农家谷酒等,大部分来自脱贫户和监测户,“金点子”真正为村民搭起幸福之桥。
精选产业,因地制宜为村民搭起希望之桥
2020年,桂花村经营性集体经济收入仅有1.49万元;到了2021年,却达到了14.2万元,增长了近十倍;今年9月底,尽管受到严重干旱天气影响,桂花村经营性集体经济收入仍然达到了16.72万元,年底有望突破20万元。
“我们发展产业采取的是‘小步走、稳步走’的模式,同时注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一村一特’的基础上实现远景收益与短期收益相结合,真正做到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果,以产业发展充实集体经济。”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冯琪智说。
2018年至2020年,桂花村实施油茶新造2300亩,采取农户+村集体+企业模式运营,农户与村集体在2025年实施分红,但在此之前,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益存在一个空白期。
2021年5月,结合抛荒地治理,工作队开辟45亩青蒿试验田。到了10月份,青蒿产量达到每亩270斤,实现营收5万多元,纯利润2万多元。今年4月,300亩青蒿种植项目顺利实施,通过聘请脱贫户务工,向脱贫户、监测户无偿发放种苗肥料,由收购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2022年1月,桂花村400亩稻虾轮作基地正式投入生产,项目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流转村民土地与企业合作实施,企业每年向合作社支付450元/亩流转费,其中100元交村集体,350元交村民。同时企业优先聘用脱贫户务工,实现企业与村集体、村民三方共赢。“以前我的地流转出去一亩只有150元,今年到了350元,特别感谢工作队,让我们赚到了真金白银。”今年8月,拿到土地流转金后,脱贫户唐如华喜笑颜开。
与此同时,一乡一品建设的黄花鱼养殖基地、林下紫薯间作等项目,均不同程度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的目标。
“桂花村的产业发展非常有特点,可以概括为‘长短搭配’。通过林下经济强化了2300亩油茶培管,确保了远景收益;同时,工作队因地制宜,通过充分利用丘陵、平原、水面各种生产要素,打造了一批当年见效的短平快小项目,将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成果巩固摆在首位,不贪大求洋,讲究实际效果,非常有借鉴意义。”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人物、望城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人罗海明系统总结了桂花村产业发展特色。
心系群众,真情付出为村民搭起幸福之桥
桂花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村民们诉求多,如何改变村里面貌,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驻村工作队的重中之重。
冯琪智带领工作队,一方面积极开源,向上争取资金项目,争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另一方面严格节流,自己动手做设计、施工。靠着这股拼劲,去年,他们在各项建设费用中结余近30万元。
“在冯队带领下,我们工作队自己动手设计包装农产品,自己参与各种施工,同时从办公经费、生活费等各方面压缩开支,用节省下来的资金,尽可能的帮助村民解决亟需解决的问题。”工作队员元竣介绍。
去年12月,火烧湾幸福屋场完工,将原本污水横流、脏乱差的山窝窝变成了晚风拂柳、水波粼粼的乡村一景,还成为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如今,“民风越好的地方,越能争取到资金投入”,已经成为桂花村村民的共识。
“桂花村老百姓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人民坝架一座桥。为了老百姓这个愿望,他们把办公经费,甚至生活费都投了进来,老百姓都非常感动。”村党总支副书记邓泽林说。人民坝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座漫水坝,除冬季外,常年漫在水下,长满青苔,非常湿滑;村里没有学校,孩子们去隔壁村上学必须从坝上涉水经过,村民们出行也非常不便,曾经多次发生车辆、人员被水冲落的情况。今年7月29日,在街道纪工委和20余名村民代表的见证下,经过委托第三方,人民坝招投标工作顺利实施,并于8月中旬开工建设,预计春节前能够正式完工,村民们涉水出行将会成为历史。
说起这些付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冯琪智特别动情:“于公而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要务;于私而言,我们也是做儿子、做父亲的,村里的老人孩子这么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也是我的愿望。”
时间的刻度轴上,写满的是数字量化的建设成果,更是驻村工作队一心为民的情怀。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驻村工作队还完成3.4公里村主干道拓宽,0.9公里通组公路硬化,1.2公里自来水管网提质,1.7公里生产用电线路改造,36户农厕改造,添置25盏路灯……桂花村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