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动态丨红色管理全覆盖 搬迁群众“稳得住”——会同县打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服务“最后100米”

  • 来源:华声在线
  • 2022-09-22 15:59:33
分享到:
  • 收藏

航拍连山工业园社区。 张镭 摄

粟明坤 李涛 宋小萍 雷鸿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连山工业园社区,是会同县面积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安置的搬迁户319户1240人,来自会同17个乡镇110个行政村。搬迁群众洗脚进城,如何融入社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邻里间怎样相处?从农民到“新市民”,安置区治理“最后100米”如何打通?

“十三五”期间,会同县建设集中安置区42个,易地扶贫搬迁共完成搬迁安置3235户13326人。为助力搬迁群众融入安置区“稳得住”,会同在全县集中安置点上,实现红色管理全覆盖,打通了安置区服务的“最后100米”。

加强组织建设,事事有人管

漫步在连山工业园社区,眼前一排排层层叠叠、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房屋坐落在青山绿树间,宛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前不久,搬迁户蒋茂明老人不慎摔倒。邻居马上将情况反映给了楼栋长,随后,党员联系户、社区干部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

“太感谢了。你们像我的亲人一样对我好。”得到及时医治后,蒋茂明对社区干部说。

“自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小区治理服务模式,为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喜华说。

2020年4月,连山工业园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下设13个居民网格楼栋,党员13名。近年来,社区党支部从“组织建设、服务保障、基层治理、后续帮扶”入手,打通安置区服务“最后100米”。

会同县在安置点通过“健全红色微组织、建强红色微阵地、完善红色微管理、优化红色微服务、弘扬红色大文化”,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安置点红色管理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社区党支部创新‘党建引领+’易地扶贫安置治理新模式,构建‘党支部—党员联系户—楼栋长’服务体系,用真情实意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连山乡党委副书记宋玉萍说。

林喜华说:“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都是搬迁户。我们是‘两委’干部,更是社区的‘管家’。” 该县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小区、向楼栋进一步延伸,把党支部建在小区。通过党建引领,助力安置点完善治理机制,实现自治,安置点不仅变得更“好看”了,关键是更“好住”了。

为及时听取搬迁户诉求,社区党支部不定期开展“围炉夜话”活动。今年,有搬迁户在“围炉夜话”上提出,社区存在电动车“充电难”的问题。社区及时新增了一个电动车集中停车棚,里面配备了充电桩。

通过“围炉夜话”,引导搬迁户自己开处方、解难题、当管家,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的作用。该社区先后新修了自来水管网、便民超市、公共健身娱乐场、网络监控系统、烤房等,解决了民生难题。今年,连山工业园社区还将修建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

会同县发改局局长、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唐鉴峰介绍,会同县进一步完善安置区日常管理体系,会同42个安置区中,有4个安置区建立基层党组织,41个安置区成立管委会,1个成立社区,设立了“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42个,42个安置区全部选派了工作队,做到了安置区服务体系全覆盖,事事有人管。

促进安置区开放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党和群众心连心,政府爱民视家人……”在连山工业园社区,伴随着腰鼓响起,安置区腰鼓队队员开始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颂党恩》。

“把家搬到工业园,出门上班心里甜。《颂党恩》唱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放下腰鼓,搬迁户李凤凰乐呵呵地说,放下锄头,她进县城、住楼房、当工人。“我就在工业园的连山燕华首饰盒公司上班,月月有工资拿哩。”她说。

会同县进一步促进安置区开放融合。积极发挥部门作用,深入各安置区开展“送戏下乡”“读书有益”等志愿活动,激发内生动力。

同时,该县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作用,在安置区组建了红白喜事理事会、经济发展互助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志愿者协会等,构建完善了以安置区党支部为核心,居(管)委会为基础,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组织体系。

今年,会同县坪村集镇安置点2个门面被改造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搬迁群众经常自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会同县委办派驻坪村集镇安置点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明夏莹说,如今安置点搬迁群众和睦相处,融入感逐步加深。

“娱乐活动多了,赚钱的路子也多了。”搬迁户张光小有编织竹制品的手艺,他编织的围栏、鸡笼等竹制品深受老百姓喜爱。每逢赶集的日子,他就将竹制品拿到安置点的农贸市场售卖,一个月可以赚一两千元。

标签: 红色管理全覆盖 搬迁群众稳得住会同县打通易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